成功人士幫你分析你的價值(上)
我有一個朋友在一家公司做財務工作,每月工資3000塊。她時常跟我抱怨自己收入低,而且有件事她一直不明白,她說,每天的瑣碎賬目都是她們在記錄,報表都是她們在做,一旦需要去銀行、工商、稅務等部門辦事,也都是她們這些普通的財務人員在跑腿。在她們當中,工資最低的是一個新來的大學生,月收入隻有2000塊,月收入最高的是在這家公司已經做了6年的李姐,月薪也才4000塊。而她們的財務總監,什麼也不做,每天隻是翻翻她們的報表,卻天天坐著高級轎車來公司上班,工資還是她們的好幾倍!她最不能理解的,是她們公司副總裁的薪水。她們的副總裁,算上年薪、獎金、股票期權和各種福利,每年所得收入大約在300多萬元,是他們普通員工的100多倍。而那位副總裁不過每天都在公司裏例行視察一圈,在辦公桌前坐一坐,聽聽各部門經理彙報下情況,其他的時間,不過用來進出大飯店吃飯。她們這些普通員工天天累死累活,卻隻能賺很少的薪水去養家糊口,維持正常的生活。
其實我這個朋友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抱怨和牢騷,是因為她沒有弄清楚自己的價值!
在市場經濟中,自會有市場規律給我們每個人定下自己的勞動力價值,這個不是我們每個人自己說了算的。你覺得你應該拿到年薪100萬,但如果市場決定你的工作崗位每年隻能拿到5萬,你也隻能屈從於市場。因為個人的力量,永遠無法與整個社會和整個市場所抗衡!
也許你覺得,你部門經理每天做的工作比你少得多,輕鬆得多,但是市場決定了,他的薪水是你的10倍,你即使羨慕,即使不服氣,也隻能看著罷了。
其實,在某種角度來說,市場其實還是很公平的。市場是買賣雙方的交易場所。當我們進入勞動力市場後,就等於將自己的勞動力拿出去銷售,我們每個人都在等待某家企業成為我們的買家。而企業付給我們的薪水,就是我們勞動力的價格!沒有人會少付給你錢,因為付少了你不會去工作;也沒有人會多付給你很多錢,因為市場是理性的,每個人都希望用最優惠的價格購買最好的產品。如果購買者發現自己購買的人力資源價格高於他本身的價值,員工就會被辭退或者降職。
但是,計算一個人的勞動力值多少錢,並不是看他的工作夠不夠累,夠不夠辛苦,也不是看他每天工作了幾個小時,加了多少班,而是由他能創造的價值和替換價格決定的。
我們在職場中最常見的情況是,某公司有上萬名員工,一線員工最辛苦,但卻拿最低的薪水。其實那是因為他們創造的價值就是按照公司要求履行崗位職責,沒有太多創造性,可替換性非常強。企業有時候隻需要付出兩三千塊,甚至更少的錢,就很容易找到一個替換一線員工的人,因此,一線員工的收入就很低。但是部門經理或者副總裁就不一樣了。銷售部門的經理,要負責企業的銷售業績。如果銷售經理工作出現失誤,很有可能讓公司的產品積壓,直接導致企業資金周轉不靈,上萬名員工拿不到薪水!如果企劃部經理沒有將工作做到位,那麼會使公司未來的發展步入錯誤方向,嚴重的話,甚至整個公司都要栽進溝裏!所以,公司部門的管理人員,必須要找一個優秀的合適人選來擔任。而一個優秀的銷售經理、企劃經理或者能管理好員工上萬的企業的副總裁,十分不易找到合適人選!即使企業老板真的花幾百萬,也未必能找到適合那個崗位的人。
在市場經濟中,隻有你對別人有價值了,你也才會有價值。隻有你能為別人創造出高價值,你自己才會有更高的價值,才會拿到高收入!普通員工在羨慕公司高層收入的時候,也應該想一想,高層的能力是自己的多少倍?能做到公司的高層,絕不是我們看起來那麼輕鬆簡單,一般而言,他們都有過人的實力,可以向全體員工證實自己有這個能力擔任企業高管!
管理學曾經發現,一般而言,每個人都有高估自己的傾向。在進入勞動市場的時候,每個人心裏都會對自己有一個估價,但是這個估價隻能說是你對未來薪金的期望值,而不是你真正的市場價格。真正的市場價格是別人願意花多少錢來雇傭你,也就是別人支付的購買你勞動力的價格。
人在勞動力市場上的價格是自身價值體現的一個方麵,但我們一定要正確評估自己的價值,自己估算出的自己的勞動力價格,必須能通過市場的檢驗,不能過分拔高,更不能過分貶低。隻有弄明白自己的勞動力到底值多少錢,我們對社會和職場中的很多收入不公現象,才能看淡,很多的困惑才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