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不一定能拿到高薪
曾幾何時,外企因為其所打出的“高薪”金字招牌,成為了很多大學生就業的首選,也成為了很多職場人士所渴望的理想工作單位!不過,同濟大學近日的一份大學生就業調查卻顯示,外企在大學生就業上並未大開“方便之門”。在各種招聘大學生的單位中,外企隻占11%,反倒是國有企業對大學生青睞有加,占到了37%的比例,是招聘大學生最多的企業類型。
這份調查是針對同濟大學的2341名畢業生所展開的抽樣調查,一定程度上受到同濟工科專業為主的背景影響。但是,這份調查的結果仍有借鑒意義。
其實一直以來,畢業生和職場人士所熱衷的外資、合資企業自始至終都並非是招聘單位的主流。那些想拿到高薪的朋友們,應當客觀全麵看待不同性質的單位,不可以把自己的前途緊緊鎖定於外資、合資企業之上。
近年來,國有企業(尤其是大型國有企業)很注重人才的引進,不僅工資水平在提高,福利水平也占據相當優勢。調查顯示,國有企業是近年來同濟大學招聘中的第一用人大戶,在各類型招聘單位中所占比例最大,達到總數的37%。
緊隨其後的是股份製和民營企業,它們構成了接受高校畢業生的主要陣營,各占14%。
而很多渴望高薪人士心目中的就業首選——外資和合資企業,僅僅排在第四和第五位。這多少讓眾多仰慕外企的人士有些失望。
其實我們大可不必失望,因為客觀點來看,外企雖然有著豐厚的工資報酬,並且管理方法和觀念都較先進,但他們每年提供的職位卻並不多,僧多粥少,最終的結果是,如果想要進入外企勢必要麵臨比進入其他企業更殘酷的競爭!假如以你的資曆,你本可以輕輕鬆鬆在國企或者民營企業、股份製企業謀取到一份年收入10萬元的工作,而在外企,你很可能要跟一群資曆絲毫不比你差,甚至可能高過你的人拚命競爭,才能謀取到這份職位!
縱使如此,進入外企後,你也未必就能成為高薪人士。因為無論在哪個企業工作,決定你是否高薪,都需要有先決條件和一定的要素,如果你達不到標準,即使曆盡千辛萬苦進入外企,最後所麵臨的結果,很可能是降薪或者被辭退!
假如你有足夠的能力,勝任外企的高壓工作,獲得了豐厚的報酬,那你也不一定就真正得到了高薪。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外企與外企之間,待遇不盡相同。你在這家企業所擔任的職位,如果換到另一家,那麼報酬很可能憑空高出一大截!
曾經有相關部門在杭州、蘇州等二類城市做過起薪調查。從2009年的數據看,本科畢業生以下,去日資企業起薪會略高於歐美企業。如中專、技校、高中學曆級別,日資企業的平均年薪為14327元,歐美企業的年薪為12200元,日企要高出歐美企業2000多元;如果大專級別的學曆,日資企業年薪為20497元,歐美企業年薪為19300元,日企高出歐美企業1000元左右;而若是碩士學曆畢業生,歐美企業的薪水就要高於日資企業15000元左右;如果是博士學曆,歐美企業的平均起薪,則要高出日企6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