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以水稻為主體的高效益種養結合型生產模式(二)(3 / 3)

當栽完頭茬油菜時,床麵抓緊時間播種第二茬油菜。收第一茬油菜,栽第二茬油菜,6月上旬收第二茬油菜。

(2)下茬水稻栽培技術要點:①選擇優質品種。可選用秋光、農林315等。②在5月初育壯苗。6月中旬插秧。③田間管理基本同甘藍茬水稻管理。

(十)水稻—菜葫蘆—辣根三年輪作,形成水田區的創彙農業

水稻地下茬種菜葫蘆,可減輕菜葫蘆的病害,還可利用水田灌溉設施,保證及時灌水,增加產量。菜葫蘆的莖葉及下鋪的稻草經翻地還田,有利於後茬辣根增產。辣根下茬隻有靠水田,才能把殘留在土壤中的宿根淹滅,否則種植其他旱田作物,辣根就變成了田間雜草。

1.經濟效益

采用這樣的輪作模式,等於每種作物都為後作創造了良好的前茬。所以,水稻可比連作增產;菜葫蘆可畝產幹條150千克左右,純收入近千元;辣根畝產量約600千克,純收入在300元以上。

2.適用條件

需要同時適應這三種作物生長的地區。社會化服務功能健全。

3.具體做法

(1)水稻栽培技術同連作的一樣。

(2)菜葫蘆栽培技術要點:①選擇品種及種子處理。優良品種的特點是產量高、品質好、抗病、很少產生畸形瓜,目前多從日本進口種子。種子包裝袋如果標有“做過處理”的字樣,可直接催芽,否則先要進行種子消毒後再催芽。菜葫蘆種子發芽困難,還應在消毒的基礎上做特殊處理,方法是將種子放在溫水中浸泡24小時,撈出後將種子尖頂部用牙咬出小裂口,然後用布袋裝好,放在25~28℃條件下,經6天左右時間就可出芽。②播種及苗期管理。一般在3月中下旬,將發芽的種子直播在營養缽內,整齊地擺放在苗床上,澆25~28℃的溫水,水中加入64%殺毒礬,形成1000倍液,以防治苗期病害。播種後注意把床溫控製在25~30℃,出苗後夜間床溫保持15~20℃,以防止秧苗徒長。床土發幹時要及時澆水。③定植與田間管理。當葫蘆苗長出5~6片葉,大地晚霜過後即可定植。定植時按行距5米、株距1.5米挖坑,坑深約30厘米,直徑50厘米,坑內施農肥10千克、磷酸二銨0.1千克,與表土混拌後栽苗、澆水、封掩。然後給秧苗扣地膜風帽(因每畝保苗90株,不必連續覆膜),注意及時引苗。秧苗從6~7片葉處摘心,留兩條子蔓,沿行間相背垂直生長。子蔓2米長以內長出的孫蔓留下作為結果蔓。每株結5~6個葫蘆即可,順蔓生長的方向隨長隨鋪滿稻草,防止葫蘆與地麵接觸。雌花開放時用異株雄花授粉。田間管理還要注意及時防除雜草,土壤幹旱要及時澆水,6月份一般追兩次化肥,每次每掩追硫銨75~100克。伸蔓後注意用1:1:200的波爾多液噴施防治白粉病和炭疽病。發現中心病株時噴25%粉鏽寧2000倍液。④采收及加工。雌花授粉後15~20天,果實長到7.5~10千克便開始采收,此時葫蘆不嫩也不老,質量好,產量高。人工手搖機械把果實加工成葫蘆條,規格為:條長2~2.4米(曬幹後為1.8~2.2米),寬3厘米,條厚0.25厘米。將劃好的鮮條搭在架杆上晾曬,架杆上要纏地膜,並且要用人工不時地滾動,以防止鮮條粘在架杆上。當水分降至30%~40%的時候,要送進塑料棚內用硫磺熏蒸,目的在於漂白和滅菌防腐。按棚內立體空間計算,每立方米用硫磺40克,將硫磺放在鐵鍋內點燃,封閉一夜,次日早晨掀棚取條。

(3)辣根栽培技術要點:辣根為菊科雙子葉植物。辣根粉是拌涼菜用的一種調料,可出口創彙。①種根的選擇與貯藏。種根的標準是直徑0.5厘米以上,根長15~20厘米。收獲後的種根不要堆成大堆,也不能在陽光下曝曬,應在陰涼處挖深30厘米、寬30厘米的溝,長不限,把種根擺放在溝內覆土壓實。②整地移栽。秋翻春耙,頂淩起壟,及時鎮壓。栽植方法是破土開溝,人工擺平種根,深淺要一致,覆土要均勻,栽後及時鎮壓一遍。壟寬60厘米,株距33厘米,每畝保苗3000株。③田間管理。辣根需肥量較大。在農肥混拌20千克硫酸錢、55千克過磷酸鈣和15千克硫酸鉀做基肥的基礎上,8月上旬鏟過第三遍地時,結合中耕,追施硫酸餒35千克。④收獲。在土壤封凍前起收,一般不宜收獲過早,收獲過早產量低、品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