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低窪地種稻模式(1 / 3)

(6)收獲:最好霜前收割。

(二)種植巴西陸稻技術

巴西陸稻又叫“旱稻”,是水稻品種經人工選育而能適應旱地生態環境的一種稻子。

1.經濟效益

山東及東北等地經驗證明,一般畝產400千克左右,純收益270元左右。

2.適用條件

生育期130天以上,年降雨量600~700毫米,在陸稻抽穗前後的2個月內降雨量能在300毫米左右的低窪地或二窪地。

3.具體做法

(1)精細整地:種植陸稻必須翻地,視土質狀況,一般翻地深度20~25厘米。撒施農肥,耙平,做出寬畦。

(2)適時播種:當地日平均地溫達12℃即可播種。播種前將種子清選,曬2~3天,然後用“旱稻專用種衣劑”處理,每千克商品種衣劑可包稻種(幹籽)60千克。包衣劑能起防治病蟲害、促進幼苗生長和苗齊苗壯的作用。包衣的種子不能再浸種。如果不用種衣劑,可按水稻種子播前處理的方法做。每畝播種量3千克,行距24~25厘米,播種深度2~3厘米,每畝隨種下地專用肥50千克或磷酸二銨20千克、硫酸鉀10千克。踩嚴底格、覆土2厘米厚,摟平。如果土壤墒情差,播種前應澆底墒水。播種後用除草劑封閉,每畝用除草劑1號200~250毫升,對水30~35千克噴灑於畦麵。

(3)田間管理:分蘖期澆一次分蘖水。7月中旬前後泊肥,每畝施尿素15千克,以後要看苗情,可進行葉麵追肥。旱稻揚花、灌漿期,如果天不下雨,應及時各澆一遍水。防治旱稻田間生長發育期間的病蟲害同水稻。生長後期在旱稻接近成熟時,應剪去稻地裏雜草種籽。

(4)收獲:旱稻成熟應及時收割。

(三)秧板田,不冬閑

在蘇皖一帶我國的南北方交界區,冬季裏常有大塊的水稻秧板田閑置或種植綠肥。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農民可以“巧打時間差”,發展反季節蔬菜生產。

1.經濟效益

利用秧板田從事冬季蔬菜生產,在翌年水稻落穀前全部收獲結束,每畝純收入1000~2000元,高者可達3000~4000元。

2.適用條件

我國南北方交界一帶的冬閑水田地均可利用,生產耐寒的葉菜類。

3.具體做法

可利用冬閑水田生產西芹、油菜、菠菜、水蘿卜等蔬菜。水稻收獲後立即翻地曬垡,施入農肥,平整田麵。菠菜和水蘿卜可直接播種。油菜需事先育苗,由於油菜從播種到收獲僅60天的時間,移栽到本田有30天就可上市,所以3個月的時間可連續上市三茬油菜;西芹需在水稻收獲前40天育苗,水稻收獲後定植(詳見芹菜栽培技術要點部分)。上述幾種蔬菜生產,均需要扣中拱棚,即高約1.5米、寬約8米的塑料薄膜竹木結構拱棚,嚴冬時節拱棚內要設小拱棚,中拱棚周圍用草簾圍起來防寒保溫。管理得好,每畝西芹產量在5000千克以上,單株重1.0千克左右,運往北方市場,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6)收獲:最好霜前收割。

(二)種植巴西陸稻技術

巴西陸稻又叫“旱稻”,是水稻品種經人工選育而能適應旱地生態環境的一種稻子。

1.經濟效益

山東及東北等地經驗證明,一般畝產400千克左右,純收益270元左右。

2.適用條件

生育期130天以上,年降雨量600~700毫米,在陸稻抽穗前後的2個月內降雨量能在300毫米左右的低窪地或二窪地。

3.具體做法

(1)精細整地:種植陸稻必須翻地,視土質狀況,一般翻地深度20~25厘米。撒施農肥,耙平,做出寬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