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國內外設施番茄生產概況(2 / 2)

8.產後加工處理提高產品商品價值

發達國家都把番茄產品采後的商品化處理作為溫室生產中十分重要的環節。采收後進行清選、整理、稱重、分級、包裝,並貼上商標,注明產地、日期等,可全部淨菜上市。為使果蔬新鮮,除了要經過低溫預冷外,從采收到加工→運往批發市場→零售店的時間要求在24小時內完成,以此確保果蔬鮮嫩、衛生、無汙染。

(二)國內設施番茄生產概況

我國番茄進行大麵積栽培隻有幾十年,目前栽培麵積1400多萬畝,產量達2500多萬噸。番茄的栽培形式多樣,在我國最普遍的還是露地番茄栽培,其中以露地春番茄為主,露地秋番茄在南方及華北地區也有栽培,以滿足秋季市場的需要。近年來隨著設施栽培技術的日漸成熟,利用溫室、塑料大中棚等設施進行番茄栽培越來越受到重視,番茄已成為我國繼黃瓜之後第二大設施栽培作物。目前我國番茄設施栽培麵積已超過160萬畝,遼寧省番茄設施栽培麵積也已達到40多萬畝,畝產量也由2000千克增加到10000多千克。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近年來我國北方園藝設施發展迅速,由沈陽農業大學設計建造的遼沈係列節能型日光溫室,使北緯42度的沈陽地區冬季基本不加溫即可進行番茄栽培,且年畝產達到2萬千克,極大地改善了北方寒區冬春季市場的番茄供應狀況,實現了番茄的周年均衡供應,並且節約能源,效益十分可觀。

雖然我國設施番茄栽培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設施番茄栽培還有較大差距。我國設施番茄生產中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設施番茄栽培麵積發展速度快、麵積大,但設施相對落後

從統計數字上看,我國設施番茄的麵積遠遠大於其他國家,但多以塑料大棚與中小拱棚為主,節能型日光溫室麵積相對較少,現代化的大型溫室則隻建在示範園區與科研單位,用於實際生產的極少。溫室生產自動化程度很低,主要靠人工憑經驗進行管理,環境調控能力差,難以抵禦自然災害的襲擊。此外,機械化作業水平低,大部分勞動和作業均為原始的手工完成,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差,效率低,而且作業質量差,是綜合設施技術中的薄弱環節,對設施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已構成約束。近年來,隨著技術進步,溫室栽培設施的灌溉技術從最初的人工地麵漫灌,逐步發展到采用滴灌、微噴灌、膜下灌、滲灌等節水灌溉設備和技術。電動卷簾機、機械放風器等機械化配套設施設備正在逐步發展中,日光溫室的環境控製能力逐步提高,但受生產成本的限製,發展的速度較慢,致使反季節生產中番茄植株長時間處於不良環境條件下,嚴重影響了產量與品質。

2.設施番茄專用品種較少,栽培技術相對落後

我國設施番茄專用品種的選育工作開展較晚,種質資源也較少,與國外差距較大。目前我國設施栽培品種多數為露地栽培品種,不適宜設施栽培,這是限製我國設施番茄產量與質量提高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我國雖從國外引進了大批的優良品種,但我國地域遼闊,各地氣候差異較大,所以選育適合不同地區的優良的設施專用番茄栽培品種任重而道遠。另外,我國設施番茄栽培仍以經驗為主,缺乏先進的栽培管理技術,再加上生產者文化基礎、科學素質較差,使我國番茄栽培技術水平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

3.番茄生產的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

由於我國設施環境控製能力差,再加上重茬、連作等問題,設施番茄病蟲害嚴重。在防治病蟲害過程中,各地由於大量使用化學農藥,使得番茄病蟲害對化學農藥產生了普遍的抗藥性,菜農隻能更進一步加大農藥的使用量,由此,農藥使用和依賴程度呈現出惡性循環態勢,導致番茄產品中農藥殘留量超標問題突出。

4.市場體係不健全,產後加工環節少

目前我國農產品市場體係較為混亂,缺乏規模大的批發銷售市場,在一些小的市場中秩序也比較混亂,缺乏科學的管理體係與現代化的檢測手段。另外,番茄的采後加工環節非常少,附加值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