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早春運輸雛鴨宜用棉被、棉毯遮住雛箱保溫,切忌用塑料包蓋,更不應該將雛箱放在汽車發動機附近,否則易將雛鴨悶死、熱死。在運輸過程中隨時觀察雛鴨動態,必要時各箱上下調換一下位置。
夏季運輸雛鴨要攜帶雨布,千萬不能讓雛鴨著雨,否則易引起感冒,招致死亡。陰雨天除帶防雨設備外,也應帶棉被,防止著涼。夏季運輸趁早晚涼爽多趕路,嚴防雛鴨中暑。
運輸時行車要平穩,防顛,轉彎、刹車時不要過急,下坡時一定要減速,防止壓死雛鴨。雛鴨運到後,應立即搬進育雛舍,切忌放在地麵。安靜休息30分鍾左右,按計劃將雛鴨分散到每個小育雛欄裏,每小欄放200隻左右為宜。
7.肉用仔鴨、雛鴨的飼養
雛鴨係指出殼後到3周齡的鴨,又叫小鴨。雛鴨的飼養是關係到整個肉用仔鴨生長發育、體質健康、成活率高低、出欄早晚的大問題,與養鴨者的經濟效益緊緊連在一起。飲水、開食參照蛋鴨“雛鴨的飼養要點”內容。
3日齡後最好買正規飼料廠家生產的雛鴨專用顆粒飼料喂飼。每晝夜喂的次數隨鴨齡而變化,1周齡內每隔2~3小時喂1次,每天喂7~8次,其中夜間1~2次;1~2周齡內,每天喂6~7次,夜間1次;3周齡後每天喂5~6次,夜間1次。每次喂時要少給勤添看槽喂,寧願鴨等料,不讓料壓槽,尤其夏季更為重要,否則吃不了,最易引起黴變、酸敗,造成雛鴨胃腸炎引起腹瀉。
在5日齡後,鮮活動物性飼料豐富的地區,增喂一些小魚、小蝦、泥鰍、螺螄、蚯蚓、昆蟲等,對雛鴨長勢十分有利,可以拉起骨架。每天喂2次,每次每隻鴨喂2~3克。
隨日齡增加,青綠飼料喂量應逐漸增加,4~10日齡青綠飼料可占日糧的20%左右,10日齡後可占日糧的30%~40%。以喂完精料後單獨喂青綠飼料為好。這樣能保證雛鴨吃到足夠的精料,防止因貪食青飼料引起拉稀,或因精料吃不足影響長勢。
7日齡左右,每周喂1次不溶性河沙,以幫助消化。用沙盤喂給,添加量為飼料量1%左右,河沙大小1~1.5毫米,以吃進為度。每周喂1次,不要將沙礫摻到日糧裏強行喂給。
8.肉用仔鴨雛鴨管理
9.衛生與防疫
在鴨舍出入口與生產區都應設消毒池,消毒液可用3%~5%來蘇兒或2%~4%的氫氧化鈉(俗稱火堿),消毒液定期更換。車輛進入鴨場應經過消毒池,並用消毒液對車身進行噴灑消毒。鴨舍周圍環境宜2周消毒1次,鴨舍周圍及場內汙水池、排糞坑、下水道出口宜每月消毒1次。
工作人員進入場區要更換鞋靴和工作服。嚴格控製外來人員進入生產區。
進雛或轉群前,將雛舍徹底清掃幹淨,應采用0.1%的新潔爾滅或0.3%過氧乙酸或4%來蘇兒全麵噴灑消毒1次。
鴨場定期帶鴨消毒。選擇刺激性相對較小的消毒液,如0.2%過氧乙酸、0.1%新潔爾滅進行噴霧消毒,每立方米空間用藥30毫升左右。場內無疫情時,每周消毒1次;有疫情時每天消毒1次,連用3~5天可取得很好效果。
鴨的飲水消毒。在高溫的夏季,貯水或飲水器在一晝夜內,1毫升水中的細菌可增至2億多個;在10月減至35萬個左右;在結冰的冬季,1毫升水中仍有5.4萬個細菌存在。實施飲水消毒,可以大大減少水中細菌、病毒、蟲卵的數量,減少傳染病的發生。用50%百毒殺,按1∶(2000~3000)倍稀釋長期飲用效果非常好。也可選用“消毒王”消毒劑。
飼養用具應固定,不得互相串用,進舍所有用具必須消毒,飼槽、水槽每天刷洗,倒扣晾幹,3~5天消毒1次。
此外,要搞好鴨舍滅蚊蠅、鼠害工作。幹幹淨淨地養鴨才會取得理想效果。
適時淘汰病弱、畸形等殘疾病鴨。否則會浪費飼料、藥物,增加疾病的易感性。
(二)肉用仔鴨中雛的飼養管理
商品肉用仔鴨4~5周齡為中雛鴨階段。該期鴨的骨骼和肌肉生長旺盛,消化機能健全,采食量增大,體重增長很快,應加強飼養管理,使其生長潛力充分發揮。
1.飼養方式
可采用地麵平養、離地網麵平養、平麵地與網結合及籠養等方式。
2.轉群與換料
轉群前鴨舍認真消毒,在轉群前1~2天將中雛舍升溫,以驅除舍內潮氣並增加舍內溫度。在轉群前後1~2天,飲水或飼料中添加維生素C或複合維生素以減少應激反應。轉群應空腹進行,選擇風和日暖的早上進行,到中雛舍後令鴨安靜休息20分鍾左右,然後飲水、喂料。每天喂料4次,其中晚間1次。在舍內飼養3~5天後,選擇晴天中午將其趕到運動場自由活動,以後逐漸延長活動時間,自由出入棚舍,晚上關好門窗保溫,夏季氣溫高時可讓鴨群露宿過夜,但要防止老鼠、野獸傷及鴨群。
轉群後開始喂中雛飼料,還應喂正式廠家生產的肉用仔鴨中雛專用顆粒飼料。但換料應有一個過渡階段,可用3天時間完成,第1天用2br3的雛鴨料與1br3的中雛鴨料混合均勻後飼喂,第2天用1br3雛鴨料與2br3的中雛鴨飼料混合均勻飼喂,第3天全部用中雛鴨飼料飼喂,這樣逐漸習慣中雛鴨飼料,減少因換料造成的應激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