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曾經在中國政治舞台上出盡風頭的人物赴台如此不易,何況中下層人士乎?撤台的混亂和匆忙從中可想而知。

在逃台亂象中受害的隻是百姓,國民黨蔣介石統治集團的成員當然受累有限,但他們到台後,麵對的卻是社會動亂、政局動蕩、人心動搖、經濟動浮。正如後來作為台灣地區的經濟學家、並被李登輝先後任命為“考試院長”和“監察院長”的王作榮在其所著《我們如何創造了台灣經濟奇跡》一書中所說,“光複後的那幾年,生產既不能快速恢複,進口又受到外彙短缺及大陸戰亂的限製,大部分人民已到了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程度,可說是民窮財盡了。更不幸的是由於大陸局勢逆轉,大量人員都逃避到台灣來,以致人口激增。在1946年,即光複後一年的年底,台灣總人口為610萬人,但到了1948年便激增為680萬,1950年增到790萬,1952年又增到810萬人,6年之間增加了200萬,即增加了二分之一,而60萬大軍及未報戶口的人民尚未計算在內。”

此外,幾乎每一個在祖國大陸時期的省政府,甚至一些市縣機構都在台灣打出各自的官衙牌匾,幾乎每一個在大陸時期的兵團、軍、師、綏靖公署、綏靖區、軍管區都在台灣打出各自的番號,有官無兵,有兵無將,有名無實,散兵遊勇,充斥台灣街頭。

三、1949:蔣介石“最悲慘的一年”

1949年,國民黨政權殘餘勢力逃到台灣,蔣介石也永遠離開了家鄉。

進入1949年,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發動的全麵內戰麵臨全麵失敗的窘境,為應付敗局,蔣介石不得不於l月21日召開決策圈成員會議,宣布正式辭職,由李宗仁代理。此後,南京中央社正式播發這一新聞。下午4時10分,蔣介石飛離南京前往杭州,回到家鄉奉化縣溪口鎮。

自下野回家鄉到1949年4月25日離開家鄉,在舊宅住了3個月又4天,此次是他自參加辛亥革命後在豐稿房住的時間最長的一次。以前兩次下野及在政務之餘,雖說經常回溪口,可是住的時間均不長。這次也可以不住家鄉,前往上海、杭州、台北定居、遊曆,但他比誰都清楚,此次回家已是最後一次,實際上是活著向家鄉告別。正如蔣經國在日記中所說:“此次下野,得返溪口故鄉,重享家園天倫之樂,足為平生快事;而在戰塵彌漫之中,更覺難得。”“回到家鄉奉化溪口,突然又體味到十分溫暖的鄉情;而且盡量享受了天倫的樂趣。”蔣經國總結道:“蓋,父親一生最喜過平淡的生活也。”

蔣介石一到家,就以進宗譜為名開祠堂祭告祖宗,大擺宴席,溪口略有名聲的人和蔣家宗族的人都被請到場。席間因為國民黨軍事戰線一敗塗地而氣氛沉悶,各有所思。蔣介石則很明智,沒有大談國家大事,隻是談了一些家鄉建設小事。他說應該在溪口開辦一些小型加工業和紡織業,利用溪水發電,把溪口建成以農業為主、也有小型工業的示範農村集鎮。這話已經晚矣,因為他本人已經沒有進行家鄉建設的時間。

給家鄉人印象最深的,是蔣介石慶賀1949年除夕和新年的到來。臨到除夕,由武嶺學校校長周季言出麵,到南京請來一個京劇班,在溪口演出一個多月,蔣介石看過幾次。他是一名京劇愛好者,可這是他最後一次看京劇,以後他就發誓要看京劇就要在南京、上海看,也就是說不收回大陸就不再看京劇。

豐鎬房還準備了一次規模盛大的年夜飯,從南京趕來賀新年的有西南軍政長官張群、立法院副院長陳立夫、國民黨中常委鄭彥芬,地方各級父母官,蔣家宗族成員,鎮一級的名人,王采玉、毛福梅娘家人及蔣家各姻親、友人,統統到場,真成了名副其實的辭舊迎新,既是送舊歲,也是蔣介石在家鄉的告別宴會。那天,蔣介石坐在正廳首席,奉化縣縣長周靈鈞應邀相陪。武嶺中學校長周季言和警衛組主任石祖德,分坐兩旁。蔣經國夫婦在下首執壺敬酒。席間,蔣介石還是大談建設家鄉,要在溪口建一座大橋,這樣汽車可以直通法華庵。表麵上看,他似乎外麵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可誰都知道他在想什麼: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會戰後,軍事力量的對比如何?中共下一步軍事動作是什麼?最擔心的是,李宗仁正在籌劃的與中共談判的進展如何?如何利用江南半壁江山和中共繼續對抗?……每個問題都令蔣家父子擔憂。正如蔣經國在日記中所說:“農曆元旦,黎明即起,在溪岸四望山景。念一年又過,來年如何,實難想像,更不知多少人在痛苦和憂愁中,度此年節。目前整個社會,充滿了血和淚,我縱欲新年言吉語,但事實如此,又如之何!”

蔣介石去了當地所有略有名氣和對蔣家有意義的地方。每到一地,他總是大談發展計劃,而心頭卻別有一番滋味,正如當時在場的人說道:“呆著不動,好像在記憶兒時到這些地方的光景,又好像在尋覓著什麼,依依不舍。那種唯恐遺漏了什麼、那種難分難解的離情別意,深深地揪住了他的心。直到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他還不願離去,像在等待什麼奇跡出現。”

永遠離開家鄉,對一個中國人來說,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蔣介石政權被人民所推翻不說,連家鄉都無法容身,心情之沉重可想而知。然而這畢竟是屬於感情方麵的事情,蔣介石也不全是為了寄托鄉情才回家的,他躲在家鄉,所幹的主要事情是破壞“國共和談”和擠兌李宗仁。在此同時,蔣介石親手抓的大事有二:

一是在1月10日派出蔣經國去上海,指示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將中央銀行金庫中還未運走的黃金、白銀、外彙全部轉移台灣。二是嚴懲派人出麵勸降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而被湯恩伯出賣的陳儀。在蔣經國的親自督促和主持下,陳儀於1950年6月18日被處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