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不可能行使“代總統”職權,但台北當局要完成蔣介石複職的“法定手續”並非易事。因為,選舉“總統”和修改“憲法”的“國民大會代表”,在大潰敗過程中已經各奔東西,離法定人數相差甚遠,如果按照原有的規定,蔣介石絕對無法“複職”。借“法定手續”完成蔣介石“複職”視事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唯一的辦法就像一年多前未經任何正式的法律手續把“總統”職位讓給李宗仁一樣,現在要回“總統”一職又何必受“法定手續”的限製。1950年2月23日,國民黨中常會和非常委員會決議蔣介石複出。
2月28日,蔣介石在草山舉辦國民黨中央常委、非常委員會成員、中央政治會議委員茶話會,在會上稱:“現在國家情勢危機非常,如果我再不負起政治軍事的責任,3個月之內,台灣一定會完結,我出來之後,可以自保。”
1950年3月1日,蔣介石宣布“複職”,並稱其複任“總統”是為了“掃除中共、光複大陸”,重建“三民主義之民有、民享、民治國家”,提出國民黨在台灣地區的四大政治綱領是:“在軍事上鞏固台灣基地,建國光複大陸”;“在國際上先求自力更生,再聯合民主國家共同反共”;“在經濟上提倡節約,獎勵生產,推行民生主義”;“在政治上保障民權,厲行法治”。他自我解釋說一生中下野三次,第一次複職的使命是“完成北伐,統一全國”,第二次複職的使命是“抵抗日本侵略,爭取最後勝利”,此次複職的使命是“恢複中華民國,解救大陸同胞,而最後的目的乃是在消滅共產國際,重奠世界和平”。
隨著蔣介石重新登場,其他人事也進行了部分調整:“立法院”正、副院長是劉健群、黃國書;“司法院”正、副院長是王寵惠、謝冠生;“考試院”正、副院長是鈕永建(代)、羅友倫;“監察院”正、副院長是於右任、劉哲。這些“院長”因為存在換屆問題,所以任職時間不一。
3月8日,蔣介石改組“行政院”,由陳誠取代閻錫山出任“行政院長”,張厲生任“副院長”,黃少穀任“行政院秘書長”。新“內閣”既決定了國民黨逃台後的“行政院”體製和基本隊伍,也決定了陳誠在今後一個時期內將成為蔣介石的主要助手。
蔣介石從台後跑到台前,繼續他那沒結束的第一屆“總統”任期,重新恢複了以蔣氏家族為核心、追隨蔣而去的大陸親信官僚為主體,聯合台灣地區部分地方政治勢力代表人物參政的龐大專製機器。
二、罷免李宗仁,曆史鬧劇重演
蔣介石要報複李宗仁,不僅僅是李對他的指責,還在於李宗仁在蔣介石登基3天後的美國招待新聞記者會上宣稱:本人仍為“中華民國總統”,即將“返國行使職權”。後又表示6個月內返“國”,領導“倒蔣”工作。再者,毛邦初案發生之後,李宗仁於1950年11月17日接受毛邦初呈文,於11月19日以“代總統”名義批令毛邦初一切均按李的指示辦,對蔣的命令“一概置之不理”。同年12月5日,李還在紐約寓所招待外國記者時宣稱:“餘已擬有恢複中國合作政府計劃,不久即可宣布,此計劃並非依賴武力。”李還稱:“彼自1949年1月21日起,繼續為中華民國之代總統,應至下屆大選後為止。”
李宗仁不可能行使“代總統”職權,但台北當局要完成蔣介石複職的“法定手續”並非易事。因為,選舉“總統”和修改“憲法”的“國民大會代表”,在大潰敗過程中已經各奔東西,離法定人數相差甚遠,如果按照原有的規定,蔣介石絕對無法“複職”。借“法定手續”完成蔣介石“複職”視事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唯一的辦法就像一年多前未經任何正式的法律手續把“總統”職位讓給李宗仁一樣,現在要回“總統”一職又何必受“法定手續”的限製。1950年2月23日,國民黨中常會和非常委員會決議蔣介石複出。
2月28日,蔣介石在草山舉辦國民黨中央常委、非常委員會成員、中央政治會議委員茶話會,在會上稱:“現在國家情勢危機非常,如果我再不負起政治軍事的責任,3個月之內,台灣一定會完結,我出來之後,可以自保。”
1950年3月1日,蔣介石宣布“複職”,並稱其複任“總統”是為了“掃除中共、光複大陸”,重建“三民主義之民有、民享、民治國家”,提出國民黨在台灣地區的四大政治綱領是:“在軍事上鞏固台灣基地,建國光複大陸”;“在國際上先求自力更生,再聯合民主國家共同反共”;“在經濟上提倡節約,獎勵生產,推行民生主義”;“在政治上保障民權,厲行法治”。他自我解釋說一生中下野三次,第一次複職的使命是“完成北伐,統一全國”,第二次複職的使命是“抵抗日本侵略,爭取最後勝利”,此次複職的使命是“恢複中華民國,解救大陸同胞,而最後的目的乃是在消滅共產國際,重奠世界和平”。
隨著蔣介石重新登場,其他人事也進行了部分調整:“立法院”正、副院長是劉健群、黃國書;“司法院”正、副院長是王寵惠、謝冠生;“考試院”正、副院長是鈕永建(代)、羅友倫;“監察院”正、副院長是於右任、劉哲。這些“院長”因為存在換屆問題,所以任職時間不一。
3月8日,蔣介石改組“行政院”,由陳誠取代閻錫山出任“行政院長”,張厲生任“副院長”,黃少穀任“行政院秘書長”。新“內閣”既決定了國民黨逃台後的“行政院”體製和基本隊伍,也決定了陳誠在今後一個時期內將成為蔣介石的主要助手。
蔣介石從台後跑到台前,繼續他那沒結束的第一屆“總統”任期,重新恢複了以蔣氏家族為核心、追隨蔣而去的大陸親信官僚為主體,聯合台灣地區部分地方政治勢力代表人物參政的龐大專製機器。
二、罷免李宗仁,曆史鬧劇重演
蔣介石要報複李宗仁,不僅僅是李對他的指責,還在於李宗仁在蔣介石登基3天後的美國招待新聞記者會上宣稱:本人仍為“中華民國總統”,即將“返國行使職權”。後又表示6個月內返“國”,領導“倒蔣”工作。再者,毛邦初案發生之後,李宗仁於1950年11月17日接受毛邦初呈文,於11月19日以“代總統”名義批令毛邦初一切均按李的指示辦,對蔣的命令“一概置之不理”。同年12月5日,李還在紐約寓所招待外國記者時宣稱:“餘已擬有恢複中國合作政府計劃,不久即可宣布,此計劃並非依賴武力。”李還稱:“彼自1949年1月21日起,繼續為中華民國之代總統,應至下屆大選後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