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辯證法的宇宙觀,主要地就是教導人們要善於去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的運動,並根據這種分析,指出解決矛盾的方法。”毛澤東在這裏提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則,這就是宇宙觀和方法論的一致性。
世界本來是發展的物質世界,這是宇宙觀;拿了這樣的宇宙觀轉過來去看世界,去研究世界上的問題,去指導革命,去做工作,去從事生產,去指揮作戰,這就是方法論。“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這就是宇宙觀;學會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去分析矛盾(認識世界),解決矛盾(改造世界),這就是方法論。此外並沒有別的什麼單獨的方法論。宇宙觀和方法論的一致,也就是理論和實踐的統一,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統一。
一提到一分為二,我們往往就會想到任何事物、任何人都有好的一方麵和壞的一方麵。這是絕對化的做法。對任何事物都要進行一分為二的分析,但一分為二的表現是多方麵的。好和壞隻是一個具體的表現,而不是問題的全部。比如說,事物的現象和本質、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等等,都是事物固有的兩個方麵。好的對立麵不僅是壞,還有更好。
又比如,台風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很大危害,也給人類送來大量的淡水資源,是維持地球熱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從哲學上看,這表明任何事物都有兩重性,體現了矛盾的對立統一。
毛澤東曆來十分重視把辯證法的宇宙觀作為方法論去指導革命鬥爭,去總結廣大群眾的鬥爭經驗,並為我們製定了一整套科學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這是把辯證法的宇宙觀和方法論高度統一起來的光輝典範,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大發展。
毛澤東指出:“讓哲學從哲學家的課堂上和書本裏解放出來,變為群眾手裏的尖銳武器。”正是在毛澤東的親自倡導下,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億萬群眾手中發揮出無比的威力,創造了人間奇跡。例如,2009年的電視劇《奠基者》中有這樣一段故事:當時在大慶打油井時麵臨人手不夠,車輛不夠,糧食不夠,物資不夠,上下不通氣,會戰局麵完全失控的情境。石油部長餘秋裏意識到各種矛盾問題的湧現,如處理不當,後果將不堪設想。混亂之中,王進喜帶領的1205鑽井隊,已經一鼓作氣地打出會戰的第一口油井,還不肯休息,被人們稱為“鐵人”。餘秋裏將王進喜等樹為會戰的先進典型,針對會戰中已經暴露出的多種問題,邊學習邊分析會戰的形勢、任務和矛盾。在大慶掀起了學習毛澤東著作、學習《矛盾論》的高潮,用毛澤東的哲學思想指揮戰鬥,統一了職工思想,為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就是—個突出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