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中國特色的政黨製度,必須搞清楚為什麼我們不能搞西方多黨製。西方多黨製,是資產階級在政治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雖然在反對封建專製的過程中發揮過積極作用,但這種政黨製度,有一些難以克服的弱點,並不適合所有國家,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暴露出了越來越多的弊端。我們如果盲目照抄照搬,必然帶來無窮後患。
在西方國家被證明是弊端叢生的多黨製,通過各種方式移植到一些發展中國家後,更是帶來了災難性後果。冷戰結束後,非洲許多部落眾多的國家在西方的壓力和影響下,宣布實行多黨製,結果導致政黨林立、競爭激烈,社會矛盾激化,經濟停滯、政治動蕩,國家陷入長期的紛亂之中。蘇聯解體後,一下子成立了幾百個政黨,國家陷入一片混亂,社會衝突不斷,經濟社會發展誤入歧途。事實告訴我們,盲目照搬別國的政黨製度,是取亂之道、取禍之道,其結果必然動搖國家的政治根基,引起政局動蕩和社會衝突,給國家和民族帶來無可挽回的嚴重後果。
在中國搞西方的多黨製,既不符合我國國情,也違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當前,我國正處於發展的黃金期、改革的攻堅期、矛盾的凸顯期,對於中國人民來說,最根本的利益就是團結一致、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隻有始終堅持中國特色政黨製度,才能更廣泛更牢固地團結各民主黨派、各社會階層,團結全國各族人民,為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共同奮鬥。
又比如,我們選擇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也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關係原理的具體運用。《矛盾論》揭示了社會主義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而任何一種社會主義模式都必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從而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確立了基本出發點。
在黨的十二大開幕式上,鄧小平同誌第一次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大命題,指明了新時期我們黨理論和實踐探索的主題和方向。鄧小平講:“我們建立的社會主義製度是個好製度,必須堅持。”但各國的情況各不相同,必須與各國的具體國情相結合。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必須與中國的具體國情相結合,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不能套用一般的社會主義模式。從這個意義上說,社會主義屬於矛盾的普遍性,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我們黨從長期探索中得出的基本結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製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30多年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實踐,給我國帶來了曆史性的重大變化:我國人民衝破了長期禁錮的思想障礙和陳舊觀念,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解放,激發出空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我們國家徹底改變了經濟社會比較落後的狀況,轉變成一個朝氣蓬勃、欣欣向榮,初步走向繁榮、富裕、強大的國家,展現了嶄新的形象,散發著無窮的魅力;我們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進一步實現了從領導革命的黨到領導建設和改革的黨的曆史轉變,黨的執政方式更加科學、民主,黨的執政能力更加增強、提高,黨的執政基礎更加堅實、鞏固,黨的胸襟和眼光更加開闊、深邃,成為走在時代前列、保持和發展著自身先進性的黨,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