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正是要在新世紀、新階段,很好地圍繞“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這個大思路,進一步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做好做活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這篇大文章,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麵推向前進。“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圍繞在新世紀、新階段,在前人努力的基礎上如何進一步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這個中心問題展開的。
——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的根本出路。江澤民指出,“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努力符合生產力發展的規律,體現不斷推動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的要求,尤其要體現推動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通過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
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基本矛盾論把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看作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根本動力,與此相適應,“三個代表”也首先從要求我們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開始。
在生產力諸要素中,馬克思列寧主義曆來認為“全人類的首要的生產力就是工人,勞動者”。隨著知識要素在生產力中所占比重不斷增大,隨著在社會主義國家知識分子已包括在工人階級之內等情況的發展,不斷提高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勞動群眾以及全體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不斷提高他們的勞動技能和創造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成為我們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所必須履行的第一要務。
在生產力諸要素中,科學技術是一個越來越重要的組成要素。馬克思根據他所處時代的情況指出,“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鄧小平按照當代的情況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又根據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給世界生產力、人類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極大推動的情況,強調科學技術還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誌”,要求我們黨敏銳地把握未來的科技發展還將產生新的重大飛躍的客觀趨勢,大力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不斷用先進科技改造和提高國民經濟,特別是改造、改進和提高不適應先進生產力和時代發展要求的一些落後的生產方式,努力實現我國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這是我們黨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所必須履行的重要職責。
馬克思堅持生產力決定論,堅持生產關係要適合生產力發展需要論。他指出,“為了不致喪失已經取得的成果,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實,人們在他們的交往方式不再適合既得的生產力時,就不得不改變他們繼承下來的一切社會形式”。在社會主義社會,毛澤東指出,由於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同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根本不同,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同生產力的發展是相適應的,但其不完善的方麵和生產力的發展相矛盾,必須按照具體情況不斷加以解決。鄧小平則在對實踐經驗進行深入具體的研究後強調指出,“社會主義基本製度確立以後,還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製,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堅持鄧小平理論的過程中,強調要在繼續堅持和完善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製度,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等經濟政治製度的同時,還要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不斷為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打開更廣闊的通途,從而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的生產力論。
——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的根本出路。正如江澤民所說:“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努力體現發展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的要求,促進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先進的文化將培養出完全不同的人,這將是實現共產主義的重要條件和目標。列寧在十月革命勝利後領導俄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一方麵強調要正確對待文化遺產;另一方麵強調堅持無產階級文化的黨性原則。他指出建設無產階級文化要靠黨的領導,而不能脫離黨的領導另搞一套,強調“隻有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才正確地反映了革命無產階級的利益、觀點和文化”,“應該用批判的頭腦來掌握人類創造的全部知識”,要掌握“一切現代知識”並把它和自己的“直接工作統一起來”,培養“完全服從無產階級鬥爭的利益”的“共產主義道德”。
毛澤東在領導我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中,提出我們在文化領域中的目的是建立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中華民族的新文化,指出這種先進文化在表現形式上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在內容上是繼承了古今中外一切優秀文化遺產而形成,其靈魂是馬克思主義,承擔者是我國無產階級及其先鋒隊,社會功能是團結教育人民。鄧小平則指出,“我們要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發展高度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不加強精神文明的建設,物質文明的建設也要受破壞,走彎路”。
世紀之交,國內外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正是在繼承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關於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理論的同時,又反映了時代的發展變化對當前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出的新要求,它是對馬克思主義文化建設理論的一個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