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切物質文化進步的出發點和歸宿。江澤民指出:“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堅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基礎上,使人民群眾不斷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
馬克思的社會基本矛盾論最終落腳在人民是曆史的主體上麵。馬克思主義認為,任何政黨都是以一定的階級為基礎,在政治上代表著這個階級的利益,為這個階級的利益服務的。“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列寧在總結巴黎公社的曆史經驗時指出,“隻有把無產階級和農民都包括進來的革命,才能成為把大多數吸引到運動中來的‘人民’革命”;之後,列寧在領導俄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他強調說:“隻有我們正確地表達人民的想法,我們才能管理,否則共產黨就不能領導無產階級,而無產階級就不能率領群眾,整個機器就要散架。”
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是曆史的主體論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得到了高度的尊重和發揮。毛澤東強調,“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曆史的動力”;“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高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擁護為最高標準”。鄧小平則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以人民利益為每一個黨員的最高準繩”兩句話來概括中國共產黨的含義和任務;“正確的政治領導的成果歸根結底要表現在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上,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判斷改革開放政策的對錯,“應當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江澤民從我們黨成為執政黨以後發生的黨情變化出發,指出“‘三個代表’的要求最終要體現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我們提出‘三個代表’的要求,並強調按照‘三個代表’要求全麵加強黨的建設,根本的目的就在於保證我們黨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胡錦濤總書記強調要牢記黨的宗旨同堅持艱苦奮鬥這兩者之間的十分緊密的關係。他指出,“隻有堅持艱苦奮鬥,心中裝著人民群眾,始終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才能保持我們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才能增強抵禦腐朽思想侵蝕的能力”;“‘三個代表’是與時俱進的理論”,對於黨的領導幹部來說,加強主觀世界的改造,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利觀、地位觀、利益觀,真正形成和永遠堅守共產黨人的思想道德和革命品質,“特別要解決好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問題。隻有一心為公,立黨才能立得牢;隻有一心為民,執政才能執得好。關鍵是要堅持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黨要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說的是黨要堅持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基礎上,使人民群眾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這樣,“三個代表”就在立足於新的實踐,把握住時代特點,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研究解決現實中重大問題的時候,為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是曆史的主體論做出新的貢獻。
為了在新世紀、新階段解決好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就必須把核心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好。為了這個目的,就必須把中國共產黨建設成為“兩個先鋒隊”,即“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而要成為“兩個先鋒隊”,就必須同時肩負起“兩大曆史使命”,即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並最終在中國實現共產主義的同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隻有這樣,中國共產黨才能夠成為具有深厚而堅實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不斷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馬克思主義先進政黨。
這樣,圍繞在新世紀、新階段解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這一根本問題,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完整思路。這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也是發展中的馬克思主義。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包含著中國共產黨人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
回顧中國共產黨的全部曆史,緊緊抓住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在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麵臨的最緊迫問題的過程中,不斷進行理論創新,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推向新的發展階段,這從來就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大優良傳統,一大政治優勢。
中國共產黨人從來不追求構建書齋裏的理論體係,這是因為,從黨成立之日起,就曾經長期出現過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和蘇聯經驗神聖化的錯誤,給中國革命造成巨大的損失。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曾經同這種錯誤傾向進行過堅決的鬥爭。正是在這種鬥爭中,培育出了理論聯係實際的優良傳統作風。而理論聯係實際,最大的實際就是中國的國情,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情況。
毛澤東思想之所以能夠形成,並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就是因為它能夠切實地解決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指明了前進的正確方向。
毛澤東思想在建國以後的一個長時期裏能夠在探索中不斷發展,也正是因為它能夠正確地判別中國革命勝利後,特別是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並為解決這一矛盾指明了初步的方向。
毛澤東之所以晚年犯錯誤,偏離了毛澤東思想的正確軌道,原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在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問題上迷失了正確的方向,犯了把階級鬥爭錯當成社會主要矛盾,導致階級鬥爭擴大化的嚴重失誤,釀成了“文化大革命”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