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便有一個汝南籍貫的士兵,民間傳言說是呂蒙的堂弟,但似乎靠譜的說法就是呂蒙的同鄉而已。他擅自拿了老百姓家裏的一個鬥笠,用來遮蓋鎧甲。結果恰好被呂蒙發現:
“這鬥笠是你的嗎?”
“不是!但我拿來又不是私用!”
“不論用作什麼,都已然犯了軍令,你可知犯此令當如何?”
那便是斬首二字,幾乎算不上是犯了什麼錯的士兵,就因此而被呂蒙斬首——實在講,這個案例太令人寒戰,感覺老呂太無情。
可無情歸無情,效果卻說是極好的,滿城的江東人馬都聽說了這個事件,以至於從此之後,城中幾乎是路不拾遺——拿個鬥笠都會死,誰還敢亂撿錢呢?
而荊州地方上的那些長老故舊,也獲得了呂蒙專門派去人員的慰問,有病的給藥,饑寒交迫的給衣服糧食。而關羽倉庫裏那些金銀財寶,全部封存起來,等待孫權來驗收。
老實說,呂蒙的這一次入荊州,是荊州百姓所見識的數十年間紀律最嚴明、安民措施最到位的一次。
基本上,這也就奠定了三國時代荊州的最後歸屬。
這個時候,關羽也終於明白,荊州真的是陷落了,而樊城也真的是攻不下來,甚至再拖延下去,都有被徐晃和曹仁圍追堵截、全軍覆沒的危險。
既然如此,那就撤退吧!
於是,樊城城頭上的曹仁,便目睹了此前還雄赳赳、氣昂昂的關羽北征軍團,一夜之間成了頹廢無鬥誌的敗退之師,了無生氣地向南方而去。
那麼,要不要追擊?
守城裏的諸將、南下支援的諸將,會合在一處,開了一個戰後處置會。
很多人都主張乘勝追擊,甚至可以借這個機會,擒獲關雲長,把曹操都視為英雄的關羽裝在囚車裏送往北方。
倘若真的如此,孫權和呂蒙就該開懷大笑了。
好在曹軍除了曹仁、徐晃之外,還有一個趙儼,他這時便為眾人分析戰局:
“現如今,我們與孫權、關羽,乃是關係微妙的三個方麵。孫權趁著關羽北上,偷偷截取了江陵,最怕的就是關羽會回來拚命,而在他們兩家拚死搏殺之際,我們無論給誰加上一刀,誰都會完蛋!也正是這個原因,孫權才會與我們合作。若是我們真的拖著關羽玩兒命,那真是孫權的大吉了。
“所以我們沒必要阻攔關羽回去,就放這路孤軍回去好了!倘若孫權有幸,那麼關羽大軍很快就會被消滅。而若關羽能收拾殘兵歸益州,那就是劉備之幸而孫權之大不幸了。
“但不管是孫權有幸還是劉備有幸,都是我們一方的福利。因為隨便哪個倒下,都是中原的幸事。可倘若我們不知好歹,硬衝莽撞,我恐怕孫權搞不好就能暫且放下關羽,先來對付我們呢?”
所以,最佳辦法就是什麼都不幹,心情愉悅地目送關二離去而已。
哈哈,這個辦法很省心,也很有效。而且不但是趙儼這麼想,遠在後方的曹操也這麼想,隨即便有緊急軍令傳來,不許你們隨便追擊。
此時便有一個汝南籍貫的士兵,民間傳言說是呂蒙的堂弟,但似乎靠譜的說法就是呂蒙的同鄉而已。他擅自拿了老百姓家裏的一個鬥笠,用來遮蓋鎧甲。結果恰好被呂蒙發現:
“這鬥笠是你的嗎?”
“不是!但我拿來又不是私用!”
“不論用作什麼,都已然犯了軍令,你可知犯此令當如何?”
那便是斬首二字,幾乎算不上是犯了什麼錯的士兵,就因此而被呂蒙斬首——實在講,這個案例太令人寒戰,感覺老呂太無情。
可無情歸無情,效果卻說是極好的,滿城的江東人馬都聽說了這個事件,以至於從此之後,城中幾乎是路不拾遺——拿個鬥笠都會死,誰還敢亂撿錢呢?
而荊州地方上的那些長老故舊,也獲得了呂蒙專門派去人員的慰問,有病的給藥,饑寒交迫的給衣服糧食。而關羽倉庫裏那些金銀財寶,全部封存起來,等待孫權來驗收。
老實說,呂蒙的這一次入荊州,是荊州百姓所見識的數十年間紀律最嚴明、安民措施最到位的一次。
基本上,這也就奠定了三國時代荊州的最後歸屬。
這個時候,關羽也終於明白,荊州真的是陷落了,而樊城也真的是攻不下來,甚至再拖延下去,都有被徐晃和曹仁圍追堵截、全軍覆沒的危險。
既然如此,那就撤退吧!
於是,樊城城頭上的曹仁,便目睹了此前還雄赳赳、氣昂昂的關羽北征軍團,一夜之間成了頹廢無鬥誌的敗退之師,了無生氣地向南方而去。
那麼,要不要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