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城裏的諸將、南下支援的諸將,會合在一處,開了一個戰後處置會。
很多人都主張乘勝追擊,甚至可以借這個機會,擒獲關雲長,把曹操都視為英雄的關羽裝在囚車裏送往北方。
倘若真的如此,孫權和呂蒙就該開懷大笑了。
好在曹軍除了曹仁、徐晃之外,還有一個趙儼,他這時便為眾人分析戰局:
“現如今,我們與孫權、關羽,乃是關係微妙的三個方麵。孫權趁著關羽北上,偷偷截取了江陵,最怕的就是關羽會回來拚命,而在他們兩家拚死搏殺之際,我們無論給誰加上一刀,誰都會完蛋!也正是這個原因,孫權才會與我們合作。若是我們真的拖著關羽玩兒命,那真是孫權的大吉了。
“所以我們沒必要阻攔關羽回去,就放這路孤軍回去好了!倘若孫權有幸,那麼關羽大軍很快就會被消滅。而若關羽能收拾殘兵歸益州,那就是劉備之幸而孫權之大不幸了。
“但不管是孫權有幸還是劉備有幸,都是我們一方的福利。因為隨便哪個倒下,都是中原的幸事。可倘若我們不知好歹,硬衝莽撞,我恐怕孫權搞不好就能暫且放下關羽,先來對付我們呢?”
所以,最佳辦法就是什麼都不幹,心情愉悅地目送關二離去而已。
哈哈,這個辦法很省心,也很有效。而且不但是趙儼這麼想,遠在後方的曹操也這麼想,隨即便有緊急軍令傳來,不許你們隨便追擊。
好了,一切了斷!
是的,曹操一方,此時儼然成了孫劉大戰的觀眾,拿著啤酒嗑著瓜子,看關羽如何失魂落魄地往回趕,令智謀者感到訝異的是,關羽居然還派出使者與呂蒙聯絡,似乎是責問:
“我們不是盟友嗎?為什麼要襲奪我們的江陵?怎麼一點信義都不講呢?”
哈哈,既然是盟友,為何當初你們又要襲取我們的湘水稻米呢?若是有信義,為何又賴著荊州遲遲不肯還呢?
可是呂蒙卻懶得搭理這些話題,他隻做一件事,那就是熱情招待關羽的使者,帶他到城裏各個地方轉悠,看看市況繁榮否?百姓安樂否?尤其是關羽軍中那些大兵小將的家裏,都平安否?
最關鍵的一步,便是把使者帶到軍屬家中去,這下便熱鬧了,大媽、老爹、叔叔、娘舅們都激動地告訴使者,呂大督可真是個好人,從不濫殺一個,家裏都安好,你們在前線也不用擔心了,能回來就一定要回來啊!
好嘛,這樣一些話,便被盡職的使者帶回了關羽軍中。
好家夥,這麼一來,整個關羽軍團都人心騷動起來,為什麼?家裏人都受到了很好的照顧,那咱幹嗎還要為了這紅臉的關二和青臉的呂蒙火並啊!
所以,當孫權親自來到江陵勞軍之際,當初劉備所任命的荊州軍事指戰員以及行政官員,已然悉數歸降,隻有一人,那就是治中從事潘濬,既不說不願意投降,也不說願意投降,隻說自己有病,躺在家裏不出來見人。
這算是哪一出啊?你要麼幹脆為劉備自殺殉國,那也是一種歸宿;要麼就出來投降,這樣是什麼意思呢?孫權便下令手下把他連同那床一起搬過來。
自然,這時的“床”,不是我們今天作為睡覺的“床”,而是兼備多種功能,譬如在床上放張案幾(小桌子),便可以寫字、讀書乃至於吃飯喝酒,什麼事都不耽誤。
潘濬被扛過來之際,尚且流淚涕泣,臉都抬不起來,可是這孫權卻也頗具耐心,老潘啊,事情已經弄成這樣了,你再哭又有什麼用呢?咱們還得要為把南方建設成和諧社會努力不是?
好吧!潘濬這便做了荊州的治中從事,負責本州政務。而呂蒙呢,自然是扶正做了南郡太守,而此前有功的陸議,也獲得了代理宜都太守的職位。
陸議這時候的任務還是頗為重要的,他負責攻打扼守荊州西入益州的必經之路宜都,劉備所委任的宜都太守樊友這就卷鋪蓋走人,陸議很快便肅清了宜都境內的反對勢力,一直推進到夷陵。這也就意味著關羽從襄陽走西南路線入川的可能也被杜絕了。
而這時候,當初帶著荊州大軍豪氣萬千出征的關羽已然人走茶涼,小兵小將都偷偷跑個幹淨,等他退到麥城之際,已然沒幾個人跟隨。於是到建安二十四年的十二月,他便在距益州不過一二十裏的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小路上,被江東軍不算最勇猛的將領潘璋手下中並不算最出色的部將馬忠活捉,提溜回來之後。據說孫權還曾勸他投降,但因為此前有過降曹又叛曹的事跡,他還是和兒子關平一起遇害了。
轟轟烈烈的荊州北伐,到此徹底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