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司馬懿是公元2世紀“70後的尾巴”,而諸葛亮則是標準的“80後”,若是耗時間,諸葛亮本該有更大勝算。試想,倘若在五丈原病故的不是諸葛亮而是司馬懿,那蜀漢的北伐計劃幾乎便有成功的可能。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個淺顯的道理,諸葛亮居然不懂,以至於病故五丈原之後,蜀漢事實上便失去了對曹魏的威脅能力。
但諸葛亮一死,司馬懿其實也就失去了他的價值。好在此後便有公孫淵的叛亂,他得以繼續發揮餘熱。可一朝叛亂平除,司馬懿便有了退居二線的可能。
這時,司馬懿接到了前往坐鎮關中的委任狀,可就在西進的途中,他便接到了征召他回京城的詔書。三天之內,居然一連接到五份如此內容的詔書。曹叡甚至在一份親筆書寫的信中說:
“一到京城,就直接過來、不要停留(便直排閣入),見我(最後)一麵!”
司馬懿在這個時候,就想起他在遼東那會兒做的一個奇怪之夢,夢見曹叡把頭枕在他的膝蓋上,說了一句:
“看我的臉!”
司馬懿低頭一看,發現曹叡的臉色很不尋常,換句話說,那便是病了,且病得不輕。
於是司馬懿乘上最快捷的馬車,晝夜兼行,一夜之間居然就跑了四百多裏地,趕到京城。發現皇帝已然不行了,拉著他的手,看著眼前的太子曹芳,對司馬懿說:
“我把身後之事都托付給你!”
他又說,我其實早就可以死了,可是一直等著你歸來,就是要把太子囑咐給你,見到你又說完這些話,我便再無所恨。
一翻眼,他便駕崩了。
要說這魏國的兩位君王還真是短命,曹丕才四十歲,在位七年。曹叡更隻有三十六歲,在位十二年而已。吳國的孫權,活了七十一歲,在位二十三年;蜀漢的阿鬥,活了六十五歲,在位四十二年。這兩個主君,雖然國勢遠不如曹魏那般強盛,可壽數頗長,遠遠超過了這兩人。
事實上,也正是這父子倆的短命,給予了司馬懿父子篡權的可能。倘若兩人都能活到五十歲,則司馬懿將死在曹叡之前,一切奪權的可能,都將化為烏有。
於是,曹魏的君權便危在旦夕了,繼位的曹芳隻有八歲,小學一二年級生而已,如何管理國家大事。隻能將全部君權,交付給兩位輔政大臣,便是曹爽與司馬懿。
要說兩人一起輔政,倘若能和諧相處,也未必會出現司馬懿大權獨攬的局麵。畢竟曹爽有年輕的優勢,而司馬懿又有老馬識途的好處,倘若這老少搭配能合作無間,曹魏也不至於忽然走入危局。
問題就在於曹爽的權力欲望太過旺盛,他居然想獨裁,這便要排擠司馬懿。他倒也有個主意,那就是明升暗降,說司馬懿勞苦功高,該提拔做個大司馬。可在議論之際,又有很多朝臣說大司馬這個官啊,太不吉利,之前好幾任大司馬都死在任上。曹爽的父親曹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實際上,司馬懿是公元2世紀“70後的尾巴”,而諸葛亮則是標準的“80後”,若是耗時間,諸葛亮本該有更大勝算。試想,倘若在五丈原病故的不是諸葛亮而是司馬懿,那蜀漢的北伐計劃幾乎便有成功的可能。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個淺顯的道理,諸葛亮居然不懂,以至於病故五丈原之後,蜀漢事實上便失去了對曹魏的威脅能力。
但諸葛亮一死,司馬懿其實也就失去了他的價值。好在此後便有公孫淵的叛亂,他得以繼續發揮餘熱。可一朝叛亂平除,司馬懿便有了退居二線的可能。
這時,司馬懿接到了前往坐鎮關中的委任狀,可就在西進的途中,他便接到了征召他回京城的詔書。三天之內,居然一連接到五份如此內容的詔書。曹叡甚至在一份親筆書寫的信中說:
“一到京城,就直接過來、不要停留(便直排閣入),見我(最後)一麵!”
司馬懿在這個時候,就想起他在遼東那會兒做的一個奇怪之夢,夢見曹叡把頭枕在他的膝蓋上,說了一句:
“看我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