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的小說《阿Q正傳》裏的阿Q形象,在中國已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對於作為精神勝利法的阿Q精神,人們常常抱著嘲笑和鄙夷的態度。然而,這種出自人類精神自慰本能的阿Q精神,有其存在的現實合理性及深刻的心理根源。
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僅需要奮發圖強、力爭上遊、自力更生等精神,同時也要有點阿Q精神,以排解我們的不良情緒。此話從何說起?
比如提拔幹部,分明你的才幹、品質比他好,但領導提拔了他,沒提拔你。群眾為你鳴不平,你自己也不服氣。這時,你怎麼辦?去找領導說理?未免有爭官之嫌;就是厚著臉皮去爭,也極難改變既成事實,不大可能設雙處長、雙局長,像體育比賽中出現雙冠軍那樣。但是你既不服氣,又想不通,必然悶悶不樂;這時就需要有點阿Q精神來寬慰自己:“別看他當了處長,在群眾眼裏隻有我夠格當處長。”或者:“他這個官是拍馬屁拍來的,沒什麼希罕,我不搞溜須拍馬那一套,我人格比他高!”或者:“這種芝麻綠豆大的宮,叫我當我還要考慮考慮,興許不想當呢”。“無官一身輕,當了官成天開會,哪有平頭百姓自在啊!”這麼想之後,氣也消了,火也沒了,吃飯也香了,覺也睡得著了。
比如分房子,無論從一般工齡還是本單位工齡,你這個知識分子都應該分到向陽的兩居室,但是結果呢,工齡沒你長的住進去了,職務比你低的住進去了,分給你的卻是朝北的房子。你能不氣不打一處來嗎?你能不發火、有點牢騷嗎?但這時你不要去鑽牛角尖,死纏不放,讓壞情緒左右你的行為。這時不妨來點阿Q精神,這樣想:“天底下哪有那麼多公平合理的事?如今分給我的雖然曬不到太陽,總比原來住的舊平房強多了。”或者:“比起周圍一些工人三代同居於十多平米的一室,我簡直是步入了天堂,應該感到滿足,應該大大慶賀喬遷之喜了。”這樣想過,你就會怨氣頓消,心情舒暢了。
此外,還有評職稱(或專業職務)、評勞模、評優秀黨員、選××代表、子女考學、子女畢業分配或考工就業等等事情上,都會發生這種那種令人煩惱的情況,你如果成天為這些事生悶氣、尋苦惱,得不到解脫或宣泄不良情緒的途徑,最終還會影響身體健康。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個,到處充滿著矛盾,因此,把什麼都“看開了”,是最好的自我調節方法。而阿Q精神則是教你把事情開看,排遣生活中的煩惱,從而轉愁為喜的重要途徑。
當我們處身於逆境中時,心情好壞非常重要,來點“阿Q精神”,不做無謂的生氣這樣就多了一道成功的門。
有一天孔子遊覽泰山,看見榮啟期在郊野裏行走,身上穿著粗糙的皮裘,腰裏係著繩子,一麵彈琴,一麵唱歌。孔子問他:“您為什麼這樣快樂呢?”他回答道:”我快樂的原因有許多。自然生育各種飛禽走獸、昆蟲魚蝦,隻有人最尊貴,我能夠做人,這是第一種快樂;人生下來,有的沒有看到日月便夭折,有的還沒脫離懷抱便短命,我卻活了幾十歲了,這是第二種快樂。貧窮是人的一般情況,死亡是人的必然結果,安於一般情況,等待必然回到來的結果,還有什麼憂愁呢?”孔子聽了讚歎道:“好啊!這是能夠自己寬解自己的人。”
榮啟期的快樂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窮快活”,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阿Q精神”的作用。雖然有點自欺欺人的味道,但我們試想,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窮而快活,不是比窮而愁苦更好些嗎?
我們並不主張一切認命,逆來順受。也就是說,隻要有一線希望,就要付出百倍的努力。但是,生活中有些目標,怎樣努力也無法達到;有些苦難,怎樣掙紮也無法逃脫;有些損失,怎樣痛苦也無法挽回。有時候,抗爭和死亡幾乎是同義語。在無法反抗的命運前,順應自然,保持心情的平穩,對求生存有很大的幫助。就像水之順應方圓,人啊,有時也得順應命運的潮流,隨時隨俗,自得其樂,抓住幸福的機會,這正是一種在逆境中求生存的智慧,比起自不量力的掙紮,弄得自己心力交瘁,這是最強韌、也是最聰明的生存方法。
沒有人能夠數得清不幸的人類所經曆的災難和苦痛,沒有人知道為什麼人類總是與苦難連在一起。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遠古的神話傳說、中古的文化典籍、直到近現代的曆史,都在一一訴說著人類的苦難。
哲學家加繆曾說過:“神話傳說並不是嬉戲與盲目的產物,它是人間的麵貌,經曆和悲劇,這其中概括了一種難解的智慧和義無反顧的激情。”就人類的每一個個體來說,從他誕生的那第一刻起,煩惱和痛苦就緊隨著他:生活的勞累,人事的紛擾,懷才不遇,或憂時傷世。麵對這些,保留一點阿Q精神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