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把握最佳時機:出其不意,攻其不備(1 / 2)

在各種爭議中,不論歧見多廣,總合有某一共同的讚同點能讓人人都產生心靈共鳴的,努力抓住它。時機對說服者來說非常寶貴,但如何抓住它,就要靠你的個人觀察和應變能力了。

——卡耐基

說服他人能否成功,是受多種因素製約的。其中,能否抓準說服的最佳時機,是至關重要的。俗話說,幹什麼事情都要趁熱打鐵。趁熱訂鐵,也就是要求辦事要掌握火候,掌握時機。孔子在總結教學經驗時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話,意思是說,教導學生,要講究時機,不到他追求明白而又弄不清楚的焦急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而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這個道理,推而廣之,用在說服他人上,也是一樣的。大量的事實證明,抓住了最佳時機,一語值千金,事半功倍;背其時,則一錢不值,事倍功半。正如一個參賽的棒球運動員,雖有良好的技藝、強健的體魄,但是他沒有把握住擊球的“決定性的瞬間”,或早或遲,棒就落空了。同樣,一個人說話的內容不論如何精彩,但如果時機掌握不好,也無法達到說話的目的。因為聽者的內心,往往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所以要對方願意聽你的話或者接受你的觀點,就應當選擇適當的時機。說服的最佳時機很古怪,看不見、摸不著,而且隨著人的思想和環境的不斷變化時而出現時而隱沒,往往稍縱即逝,所以說服者不得不精心研究、捕捉。卡耐基認為:時機對說服者來說非常寶貴,但何時才是這“決定性的瞬間”,怎樣才能判明並抓住,它並沒有一定的規則,主要是看當時的具體情況,憑經驗和感覺而定。

秦始皇死後,丞相李斯由於受趙高的誘惑,和趙高一起假造聖旨,害死了公子扶蘇,把胡亥推上了王位。胡亥繼位後,趙高日益受到寵信,地位也不斷升高。但是李斯身為宰相,對趙高的地位構成了威脅,趙高決定除掉李斯,於是,他決定尋找機會。胡亥執政十分荒唐,李斯身為宰相,覺得應該勸諫一下,但是,由於胡亥不理朝政,李斯根本找不到機會。於是,李斯找到趙高,想讓他想辦法。趙高一口答應了下來。時隔不久,趙高就告訴李斯,說皇上在某某宮,你可以去找到他。李斯謝過趙高,找到了胡亥。胡亥當時正在和嬪妃宮女玩樂,看見李斯來很掃興,大怒,嗬斥他下去。從此,李斯被胡亥徹底冷落。 其實,這正是趙高的奸計。他有意在胡亥正玩得開心的時候讓李斯去進諫,說一些胡亥不高興的話,胡亥能不恨李斯嗎?

明朝的魏忠賢為了把持朝政,也有意玩這一招。明熹宗朱由校長年不見大臣,除了聲色犬馬之外,他還有一個特殊的嗜好,就是愛做木工活,他曾經親自用大木桶、銅缸之類的容器,鑿孔、裝上機關,做成噴泉,還製成各種精巧的樓台亭閣,還親自動手上漆彩繪,他常年樂此不疲。權奸魏忠賢便利用了這一點,每當朱由校專心在製作時,他便在一旁不住口地喝彩、誇獎,說什麼“老天爺賜給萬歲爺如此的聰明,凡人哪能做得到啊!”皇帝聽了更是得意,也更專心了。就在這種時刻,魏忠賢便以朝中之事向他啟奏,他哪裏還會對這些事有興趣呢?便不耐煩地揮揮手說:“我已經知道了,你自己看著辦吧,別再麻煩我。”魏忠賢就這樣把大權抓在手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