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六,用拯馬壯,吉。
初六,作用向上舉如同籌碼增加一樣,吉祥。
用拯馬壯。這句辭在《明夷》卦出現過,以前如何理解暫且不管,現在我們重新討論它。用,作用。拯,向上舉。馬,通“碼”,籌碼。壯,增強、增加力量,可以是增加的意思。“用拯馬壯”,作用向上舉籌碼增加。這句辭周公使用了修辭手法我們替他表達出來。用拯馬壯,作用向上舉如同籌碼增加一樣。
吉。吉祥。
這一爻的辭被周公省略了一個字,把這個字補回去這一爻的辭是“渙,用拯馬壯,吉。”帝王發布號令,作用向上舉如同籌碼增加一樣,吉祥。
大師啊!大家再去看看六四爻,大師啊!大家再去看看《漸》卦、《歸妹》卦周公修辭手法的運用,周公不是大師誰是大師呢?不過我們從周公所寫的爻辭的意思看得出來這些比喻都來源於生活,再大的大師也離不開生活,離開了生活是“大屎”而不是大師。
周公說,帝王發布號令的作用向上舉如同籌碼增加一樣。“大海航行靠舵手”,一切行動聽指揮。帝王的號令就是“舵手”就是“指揮棒”呀。怪不得《象》說:“順也”。“順也”就是“沿著同一方向的緣故”的意思。輕輕的一個“順”字就可以把周公爻辭的意思再高度不過地體現出來。這又是一個大師啊!這個人是誰呢?有人說這個人不是孔子。這個人不是孔子難道是我?智癡說,讓我再吃像喜馬拉雅山那麼大堆的糧食,也達不到那個人千分之一的水平。有人說這個人是周公。智癡說,別人愛怎麼說就怎麼說去吧。周公他故意不讓人讀懂他的爻辭,然後在爻辭後麵再作個注?智癡說,那姬旦真是個“雞蛋”。
《象》曰:初六之吉,順也。
《象》曰:始終如一沿著同一方向吉祥,沿著同一方向的緣故。
初六之吉。初六,對於卦來說指的就是初六爻的意思。初,對於卦象來說指的永遠是第一爻,也就是說“初”有“始終如一”的意思。六,按《易經》說“六”就是“陰”就是“柔”就是“順”。因此“六”可以是“沿著同一方向”的意思。之,助詞,可以不譯。吉,吉祥。初六之吉,始終如一沿著同一方向吉祥。
順也。順,沿著同一方向。順也,沿著同一方向的緣故。
九二,渙奔其機,悔亡。
九二,帝王為了發布號令而盡力去尋找它的時機,沒有過失。
渙奔其機。渙,按前麵的理解,“帝王發布號令”的意思。奔,為某種目的而盡力去做、追求。可以把“渙奔”理解為“帝王為了發布號令而盡力去尋找”的意思。其,它的。機,合宜的時候、時機。渙奔其機,帝王為了發布號令而盡力去尋找它的時機。
悔亡。沒有過失。
周公說,帝王要發布號令,應該選對時機。千萬別在六七月份發布號令,說要如何防寒過冬;別在年底發布號令,說要如何防台抗台。如果是這樣的話,不是讓百姓笑掉大牙了。笑掉大牙不要緊,笑掉大牙可以補回去,可怕的是從此以後百姓一聽說帝王又要發布什麼號令了,看也不用看,看了可能如同看了一個精神病人給他(她)夢中情人寫的情書一樣,看了也白看。這樣還了得,這樣就會產生政令不通,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帝王如何管理國家,如何帶領百姓發家致富呢?
討論到這裏我又想起了荀子說的“善易者不卜”。如果真正的把《易經》的文字讀懂了,大家說說你們會去“占卜”嗎?像文王周公的占卜,他們是“占卜”給別人看的。在三千年前他們需要“占卜”,因為“占卜”有著一股無形的力量,這股無形的力量必須建立在“百姓不知”的基礎上。孔子在《係辭傳》說:“百姓日用而不知”,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象》曰:“渙奔其機”,得願也。
《象》曰:“帝王為了發布號令而盡力去尋找它的時機”,正確恭敬謹慎啊。
得願也。得,正確。願,恭謹。“恭謹”就是恭敬謹慎的意思。得願也,正確恭敬謹慎啊。
六三,渙其躬,無悔。
六三,帝王發布號令盡心盡力,不能過失。
渙其躬。渙,帝王發布號令。其,助詞,可以不譯。躬,整個身體、本身具有。在這裏我想強行地把“躬”理解為“盡心盡力、盡心盡責”的意思。渙其躬,帝王發布號令盡心盡力。
無悔。無,可以是“不能”的意思。悔,過失。無悔,不能過失。
紂王一邊在“皇家園林”裏和妲己她們“裸奔於‘酒池肉林’之中”,一邊發布號令“禁酒掃黃”。紂王他這樣的號令盡心盡力嗎?所以周公說,帝王發布號令應該盡心盡力,不能過失啊。
《象》曰:“渙其躬”,誌在外也。
《象》曰:“帝王發布號令盡心盡力”,誌向在於遠大啊。
誌在外也。誌,誌向。在,在於。外,與“內”相對。“外”這個字麻煩了,它把我的腦筋都傷“斷”了,這樣下去我非進精神病醫院不可。還好《說文》給了我一個注,外,遠也。既然是“遠”就可以是“遠大、長遠”的意思。在這裏我誠心地感謝《說文》,如果沒有《說文》的話說不定我真的會進精神病醫院的。誌在外也,誌向在於遠大啊。
六四,渙其群,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
六四,帝王發布號令勸勉百姓,使之周全吉祥。帝王發布號令藏有《九丘》,如同盛物之器陳放道理、方法、思想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