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爻的辭同樣無解。周公“挖空心思”故意設置了重重障礙,連他的爺爺,甚至是他的爺爺的爺爺,還有他的媽媽他的奶奶,甚至連他的奶奶的奶奶,都“搬出來”了。這一爻的辭我無能為力,誰能解誰解去,我投降。
過其祖。過,按前麵的理解,“勝出”的意思。其,的。祖,初始。按王弼的注,祖,始也,謂初也。我以前去聽講《易經》,有個講經人說,王弼對《易經》的注不能看啊,王弼的注都是錯的。智癡說,胡扯蛋,王弼對“祖”的注完全正確,什麼叫不能看呢?過其祖,勝出的初始。
遇其妣。遇,對待。其,助詞,可以不譯。妣,可以是母親,可以是奶奶,可以是比奶奶輩分高的那些奶奶的意思。“遇其妣”,對待母親。這裏周公又要使出他那無與倫比的修辭手法了。“遇其妣”就是“如同對待母親一樣小心”的意思。小心對待媽媽,這不就成笑話了嗎?對的,的確笑話。寶貝啊,媽媽給你吃這個;寶貝啊,媽媽給你買那個;寶貝啊,騎到媽媽的頭上來吧,媽媽的頭就是你的坐便器呀。別搞錯了,這是現在,現在媽媽的頭才是坐便器。在古代特別是在大戶人家的家裏,孩子們對父母得早問候晚請安,得小心謹慎地對待自己的母親。時代不一樣了,媽媽變女兒,女兒變媽媽了。
不及其君。及,能與……相比。其,助詞,無實義。君,君王。不及其君,不能與君王相比。
遇其臣。遇,投合。其,他。臣,其本義為俯首屈從的意思。遇其臣,投合他俯首屈從。
無咎。不能過錯。
俗話說得好,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像這一爻的辭我看了會怕。怪不得孔子在《係辭下》說:“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這段辭其實就是孔子對周公的評價,周公確實是“用罔”的君子。
《象》曰:“不及其君”,臣不可過也。
《象》曰:“不能與君王相比”,俯首屈從不能犯錯誤啊。
臣不可過也。臣,俯首屈從。不可,不能。過,犯錯誤。臣不可過也,俯首屈從不能犯錯誤啊。
九三,弗過防之,從或戕(qiāng)之,凶。
九三,不能勝出防守它,采取迎戰的辦法,凶險。
弗過防之。弗,不,可以是不能的意思。過,勝出。防,防守。之,它。弗過防之,不能勝出防守它。
從或戕之。從,采取某一種辦法。或,語氣詞,可以不譯。戕,古代的武器,可以是戰爭、戰鬥的意思,在這裏指的是應戰、迎戰的意思。之,助詞,無實義。從或戕之,采取迎戰的辦法。
凶。凶險。
周公說,打不過人家就防守嘛,打不過人家還采取迎戰的辦法就凶險了。當然周公是站在國家的角度來說這個問題的。請大家別套錯了。
《象》曰:“從或戕之”,凶如何也?
《象》曰:“采取迎戰的辦法”,凶險怎麼擔負呢?
凶如何也?凶,凶險。如,怎麼。何,通“荷”,擔負。凶如何也?凶險怎麼擔負呢?
九四,無咎。弗過遇之,往厲必戒,勿用永貞。
九四,不能過錯。不能勝出對抗它,超過危險的限度必須當心,不要行動使延長堅固。
無咎。不能過錯。在“無咎”的前麵被周公省略了“小過”兩個字。如果不省略的話本來的這句辭是“小過無咎”。周密勝出不能過錯。其實這個卦的每個爻都被周公省略了“小過”這兩個字。如果不相信的話,請把“小過”這兩個字放在每個爻爻辭的最前麵,爻辭的意思會顯得更通順的。
弗過遇之。弗過,不能勝出。遇,對付、抵擋,可以是“對抗”的意思。之,它。弗過遇之,不能勝出對抗它。
往厲必戒。往,超過某種限度。厲,危險。往厲,超過危險的限度。必,必須。戒,當心。往厲必戒,超過危險的限度必須當心。
勿用永貞。勿,不要。用,行動。永,使延長。貞,堅硬。我們曾經讓“貞”是堅固的意思,隻是我忘了是在哪個卦裏而已。在這裏還讓“貞”是堅固的意思。勿用永貞,不要行動使延長堅固。
周公說,打打不過人家,躲總躲得起吧,讓自己的翅膀再硬一點以後再說吧。同樣的周公還是站在國家的角度來說這個問題的。
《象》曰:“弗過遇之”,位不當也。“往厲必戒”,終不可長也。
《象》曰:“不能勝出對抗它”,方向不恰當啊。“超過危險的限度必須當心”,從開始到末了不可能順利迅速的緣故。
位不當也。方向不恰當啊。
終不可長也。終,從開始到末了、始終。其實“終”可以是“全過程的、永遠”的意思。可,能夠。在這裏我們把“不可”理解為“不可能”的意思。長,順利迅速。終不可長也,從開始到末了不可能順利迅速的緣故。
超過危險的限度必須當心,從開始到末了不可能順利迅速的緣故。智癡說,孔子他真正讀懂了《周易》啊。
六五,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公弋(yì)取彼在穴。
六五,稠密的雲沒有下雨,(雲)來自西郊。公射鳥奪取他在鳥巢。
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它是《小畜》卦的卦辭。當時我們把它理解為“稠密的雲沒有下雨,(雲)來自西郊”的意思,在這裏沿用當時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