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祖山:祖山之前的山。
主山:少祖山之前、基址之後的主峰,又稱來龍山。
以上三項,體麵風水的“山主貴”。
青龍:基址之左的次峰或岡阜,亦稱左輔、左肩或左臂。
白虎:基址之右的次峰或岡阜,亦稱右弼、右肩或右臂。
護山:青龍及白虎外側的山。
案山:基址之前隔水的近山。
朝山:基址之前隔水及案山的遠山,山的左、右環抱,使其內聚氣,安全。
水口山:水流去處的左右兩山,隔水成對峙狀,往往處於村鎮的入口,一般成對地稱為獅山、象山或龜山、蛇山。“水主財”,彙水聚氣之地,為佳局。
龍脈:連接祖山、少祖山及主山的脈絡山。
龍穴:即基址的最佳選點,在主山之前,山水環抱之中央,被認為是萬物精化的“氣”的凝結點,故為最適於居住的福地。
不難想象,具備這樣條件的一種自然環境和這種較為封閉的空間是很有利於形成良好的生態和良好的局部小氣候的。我們都知道,背山可以屏擋冬日北來寒流;麵水可以迎接夏日南來涼風;朝陽可以爭取良好日照;近水可以取得方便的水運交通及生活、灌溉用水,且可適於水中養殖;緩坡可以避免淹澇之穴;植被可以保持水土,調整小氣候;果林或經濟林還可取得經濟效益和部分的燃料能源。總之,好的基址容易在農、林、牧、副、漁的多種經營中形成良性的生態循環,自然也就變成一塊吉祥福地了。
我國先祖人自古以來在選擇及組織居住環境方麵就有采用封閉空間的傳統,為了加強封閉性,還往往采取多重封閉的辦法。如四合院宅就是一個圍合的封閉空間。多進庭院住宅又加強了封閉的層次,裏坊又用圍牆把許多庭院住宅封閉起來。作為城市也是一樣,從城市中央的衙署院(或都城的宮城)到內城再到郭城,也是環環相套的多重封閉空間。而村鎮或城市的外圍,按照風水格局,基址後方是以主山為屏障,山勢向左右延伸到青龍白虎山,成左右刻骨肩臂環抱之勢,遂將後方及左右方圍合。基址前方有案山遮擋,連同左右餘脈,亦將前方封閉,剩下水流的缺口,又有水口山把守,這就形成了第一道封閉圈。如果在這道圈外還有主山後的少祖山及祖山,青龍、白虎山之側的護山,案山之外的朝山,這就形成了第二道封閉圈。可以說,風水格局是在封閉的人為建築環境之外的又一層天然的封閉環境。
第二節 論風和氣
風是自然之氣,地之氣。土是氣之母,氣是脈之母,風則是自然之氣。風有柔風、微風、勁風、強風、暴風、颶風之分。無論城鎮、農村、居所、陰宅墓地、陽宅住院,不管向砂,一遇惡風,雖不為棄地,也難免破壞殆盡。因此,選擇前、後、左、右多方不可有風口之處,應選幽然靜謐、凝聚靈和之氣,不受惡風之害。
《地理八十八向真訣》論風為七種,並注釋:前有凹風:遇此風則旺堂,傾頹敗壞,主貧窮敗絕。
後有凹風:遇此風則旺堂,兩側必受風寒,主短壽傷子。
左有凹風:遇此風則龍砂軟弱,主人伶仃孤寡。
右有凹風:遇此風則白虎空缺,主年幼者敗絕夭亡。
左右眉凹風:遇此風則不能稱謂好地,也主敗絕。
左右足凹風:遇此風則衝射堂局,主敗家蕩產,不興旺。
艮風:此風為陰陽宅風中之最惡者,因為寅上應箕星,箕主簸揚,故而遇此風,則主子孫瘋癱,癲狂。
風水二字表明風和水一直是選擇吉地的兩條重要因素,《葬書》認為“藏風”是風水中的最重要條件之一。除了強調其重要性之外,大部分風水書對風論述不多。為什麼會這樣呢?《葬書》並未把山列為兩條最重要的風水法則之一,但在大多數風水書中,對山脈比對任何其他風水要素論述地都更詳細全麵。為什麼呢?要想解釋人們為什麼這麼重視山,得先了解為《葬書》所論及的氣這一風水概念。
福天洞地《葬書》認為陰陽二氣運行地下則為生氣,噴發出去,則為風,風和生氣是同種物質(陰陽二氣)的兩種不同存在狀態。因此,當生氣露出地麵,升入空中,就變為風。如果風被吹散蕩盡,就會無法利用。故為了將生氣聚止於某地,有必要防止生氣蕩散。不管怎樣,隻有環繞吉地的層層山巒才能遮擋住風,這就是吉地之所以通常是為群山所環抱的盆地的原因。所以,從理論上講,若有風很易吹進吉地,該地就不值得占用了,因為在這種地方甚至連源自吉龍(山脈)的生氣都不會為人所用。
《地理八十八向真訣》:
(1)前有凹風是明堂傾斜的標誌,不是沒有案山就是案山凶,並且不能聚止生氣。因此,此風不吉,主貧窮潦倒,子嗣無繼。
(2)後凹風表明無主山,此風不吉,主貧困,短命,人丁不旺。
(3)左有凹風是青龍軟弱(低矮)不振的標誌,凶,這樣就會喪失寡居。
(4)右有凹風表明白虎斷續不連,凶,這樣就會子嗣無繼。
(5)兩眉凹風指從主山和青龍山以及主山與白虎山交彙處吹來之風,凶,這樣就會子嗣無繼。
(6)兩足凹風指來自青龍和白虎尾部之風(足指青龍、白虎兩抱山的尾部),大凶。主傾家蕩產,滿門滅絕。如果這些風吹自艮方(東北方)則凶極無比。
如上所論,這八種風均不吉利。八方風簡稱八風,八方風指“來自八個方位之風”。風水中沒有凸風,隻有凹風,之所以稱凹風是因為隻有當山中有溝穀存在時,風才能由此吹進群山環抱的吉地。如果吉地為連綿不斷的重山疊嶺所層層環繞,密如完城,那麼當風吹來時,就會越此而過,不會吹進吉地。因此,吉地中的風反映了環繞吉地的山巒的質量。現在可知,盡管《葬書》並未將“山”定為最重要因素,但它為什麼仍然是風水中最重要的因素以及為什麼比風更受重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