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理山川風水(一)(3 / 3)

至於吉地中風的性質,風水師確信風水穴處不應有任何方向的來風。但不管怎樣,在一些特別實例中,具有多方來風的地方也會很吉利。

按陰陽概念,風還可分為下述兩種類別。若風從山頂往下吹則稱之為陽風;反之若從山穀向上吹則稱之為陰風,這是一種很變通的分類法。總之,可以這麼說,風水師並未忽視風的作用,但對它是對過為藏風所必需的山來間接加以強調的,環繞吉祥地的山的重要性同時反映了風水中風的重要性,“風”與“氣”是相互聯係的。古人說:“必察天地之氣,原於陰陽,明於孤虛,審於存亡,乃可量敵……”中國古代認為“氣”是萬物內在的、流動的本質的體現。對“氣”的陰、陽表現了分類。

另外物體還有金銀之氣、珠玉之氣、劍氣、唇氣……的不同。古人還認為: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邪?”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隻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其人曰:“奈地壞何?”曉者曰:“地積塊耳,充公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跳蹈,終日在地上行,奈何憂其壞?”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長廬子曰:“虹蒩也,雲霧也,風雨也,四時也,此積氣之成乎天者也;山嶽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積形之成乎地者也。氣”和“形”的關係如何呢?中國古代認為:氣是無形的,形體是有實質的。形體是由氣形成的,氣則寄居於形體中;氣由天降臨大地,而大地的功德,就是接載著下臨的氣。

氣屬陽,地是陰,兩者互為依靠,互相衝激,有衝擊就要勢力平等,無人被克製,才能各得其所,永遠保持福壽康寧。如果陰陽互相克製,禍害體咎就會接踵而來。

星宿帶動天的氣,山川帶動地的氣,萬物依賴天地的氣才能生存。因此天地的氣,因形體而止,留而不去,與萬物合而為一。萬物變化生存皆因有氣可納,因而形氣合一。人死後之魂魄亦因和後天的氣脈有感應而合一,福德亦應之而來,故此人要和天地之氣混為一體,才可以得到福澤,這就是造化的機緣。

郭璞像宇宙在混沌未開時,是無極(後化成太極)的世界,空無萬物。混沌初開時,太極生兩儀,兩儀化四象,四象變八卦,八卦而變成六十四卦,於是產生了萬事萬物。理氣是寄托在氣象之中,而形體的凝聚產生氣象。日月星辰的剛陽之氣向上騰升,山川草木的陰柔之氣向下凝集。陽氣因太極而昌旺,陰氣因太極而成就。太極在陽德中是形象,在陰德中是方位,地有四種形勢,氣從八方而流動,地因氣的流動而成形。氣在大地積聚造化萬物,因形止而氣蓄,萬物得以生生不息。

陽氣從風而行,乘勢四散;陰氣從水而行,因受到山的限製而停止。

人用五行的形態定萬物的形象;用八卦的興旺斷方位的吉凶。用六十甲子的紀年批命運,以八個方位的氣背合,審查氣數;以六十甲子的虛盈,推定歲運吉凶。用六氣的新陳代謝審查時令,人類依此順應大地五德,循環不息。聖人製體作樂,定人倫法紀,建立人道。智者知道人道因大片段的陰陽變化崦來,故卜地葬親,是為了慎終追遠,而後人因大自然而得到福蔭。因此人道以大自然為始為終的宏大道理,就是造化的成功。

自晉代郭璞《葬書》之後,“氣”的理論便成為風水的中心問題,一切具體的風水活動都必須以得氣為主而展開。所謂“乘氣”、“聚氣”、“順氣”、“界氣”……“凡著地……總以氣為主。”它要求人的小宇宙之氣必須同周圍環境的大宇宙之氣相協調、相統一,秉乘天地之氣而大有作為,這是中國風水觀的最基本的要點。因而,風水特別忌諱“死氣”、“煞氣”、“泄氣”、“漏氣”,認為這會帶來惡運,放跑財源,乃至導致疾病;仔細分析郭璞所論風水即明。

郭璞《葬書》:

1.風水葬者,乘生氣也。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2.陰陽之氣夫陰陽之氣噫為風,升為雲,鬥為雷,降為雨,行乎地中而生氣。葬者乘生氣也,蓋生者氣之聚,凝結者成骨,死而獨留。故葬者,反氣入骨,以蔭所生之法也。

3.聚氣郭璞撰《葬經》內篇氣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勢;其聚也,因勢之止。丘壟之骨,岡阜之支,氣之所隨。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

何以言之?氣之盛,雖流行而其餘猶有止,雖零碎而其深者猶有聚。經曰:“外氣橫行,內氣止生。”蓋言此也。經曰:“淺深得乘,風水自成。”4.土土者,氣之母,有土斯有氣;氣者,水之母,有氣斯有水。故藏於涸燥者宜淺;藏於坦夷者宜深。

土形氣行,物因以生。地勢原脈,山勢原骨,委蛇東西,或為南北,宛委自複,回環重複,欲進而卻,欲止麵深,來積止聚,衝陰和陽,土厚水上地也。

地貴平夷,土貴有支。支之所起,氣隨而始;支之所鍾,氣隨以鍾。觀止之法,隱隱隆隆,微妙元通,吉在其中。

5.山氣以生和,而童山不可葬也,氣因形來,而斷山不可葬也。氣因土行,而石山不可葬也。

氣以勢止,而過山不可葬也。氣以龍會,而獨山不可葬也。

6.三吉六凶藏神合朔,神迎鬼避,一吉也。陰陽衝和,五土備,二吉也。目力之巧,工力之具,趨全避缺,增高益下,三吉也。陰陽差錯為一凶;歲時之乖為二凶;力小圖大為三凶;憑恃福力為四凶;僭上逼下為五凶;變應怪見為六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