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北征勝利返宮,聽說劉妃生下太子,大喜,即封皇後。聽說李妃生下妖怪,放火自焚,也沒再追究。1022年2月,13歲的趙禎即位,為仁宗。任命包拯陳州放糧。在此回來的路上,李妃攔轎喊冤,包拯將李妃帶入宮中,由陳琳作證,共審郭槐、寇珠,查明實因,仁宗認生母,尊為太後。包拯也聞名天下,加封為龍圖大學士。
包拯病逝於北宋嘉七年(1062年),次年由河南開封護喪歸葬在安徽省合肥市東郊大興集。
包公墓包公墓又稱包孝肅公墓園,位於合肥市內包河南畔林區,與包公祠緊緊相連。1973年建於此,1988年竣工。
包公墓園內遷安了包拯及其夫人、子孫的遺骨。包公曾言:“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誌,非吾子孫也。”故有“不肖子孫,不得入墓”的傳說。使世人對這位公正廉潔的一代大清官更加肅然起敬。
第十六節 蘇東坡金菊散花穴之因
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原名蘇軾(1037—1101年),出生在江蘇常州。他是我國北宋時期一位詩、詞、文書、畫造詣俱高的一代文豪。
蘇東坡他是我國曆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化匠人。他的形象、魅力,千百年來一直深深地吸引並影響著後世的人們,留下了許多廣為流傳的趣聞。
1057年,21歲的蘇東坡考入進士。任主官,簽判一類地方官,他自稱“早歲便懷齊物誌,微官敢有濟時心”。由於他與王安石政見不同,一生中三起三落,卷在激烈的政治鬥爭旋渦中。他在汴京無法存身,先後被派往杭州、密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以天下之重自任,有憂國民之心,同情人民的疾苦,修蘇堤、疏通西湖、灌溉農田,為人民稱道。
蘇東坡任杭州知府時,有人告狀,說有一賣扇人欠賬不還他的·1276·第五部天時地利
絹款。當即差人將那商人帶到大堂詢問後,才知此商人沒有賴賬之心,隻因父母雙亡,埋葬費用大,又因連雨天寒,所做大批扇子積壓在家,賣不出去。因此,蘇東坡頓感同情。叫商人拿來五十把扇子,展開扇麵,勾抹塗畫,畫上枯樹竹石,提上行書草字,吩咐商人賣錢還賬。
過往商人一見名傾天下的大文豪蘇東坡親自題寫的字畫,蜂湧而上,高價搶購一空。
1079年,皆因他諷刺王安石新法,被加以彈劾,發生“寫台詩案”,蘇東坡被捕入獄。
1086年,蘇東坡被赦召回汴京,任翰林院學士,侍讀龍圖閣大學士。
宋神宗熙寧年間,北部遼國一使臣,在宋朝金鑾殿上當著神宗和滿朝文武大臣的麵,咬文嚼字,賣弄文騷,驕慢自負,盛氣淩人,目中無人。
蘇東坡為大宋爭氣,為殺一殺遼國的傲銳之氣,即刻當麵對遼使賦詩一首,名曰《晚眺詩》。詩的內容是這樣寫的:這首詩一共十二個字,這些字,有的寫得很長,有的寫得很短,有的橫寫,有的反寫,有的側寫,有的倒寫。這些字全部都是以意相連,合起來是一首格律嚴整的七言絕句。詩的全文是:長亭短景無人畫,老大橫拖瘦竹筇。
回守斷雲斜目暮,曲江倒蘸側山峰。
這位傲氣十足的遼國使者一看蘇東坡所寫的這首詩,長長短短,西斜東倒,怎麼也看不出頭緒來,頓時傻了眼,一掃傲氣。但又不認輸,對蘇東坡說:“我們遼國以前有一副對聯,隻有上聯‘三光日月星’沒有下聯。凡所對者,沒有一字相犯。這副對聯舍萬金,征遍全國,也沒有一人能對出下聯,敢問先生,能否對此下聯?”蘇東坡微微一笑,一字一板道出相對的下聯“四詩風雅頌”五字時,那位遼國使臣十分駭異。因《詩經》中的詩,包括風、雅、頌三部分,其中的雅詩又分為大雅、小雅兩部分,故有“四詩風雅頌”可對。
此遼臣大驚失色,口服心服,撲騰跪倒在蘇東坡麵前,拜認老師。
1089年,蘇東坡又遭到司馬光舊黨排斥,調任出京去潁州、揚州、定州、惠州等地任知州。
他在揚州任職時,有一文豪,專鑽蘇東坡的空子,一次聽到蘇東坡隻吟《易經》六十四卦中的四德元、亨、利,不吟最後一字“禎”字時,譏笑蘇東坡浪得虛名。但蘇東坡嚴詞訓斥:“你我同朝稱臣,四德本來指元、亨、利、禎四種,但因宋仁宗名趙禎,因此避諱‘禎’字,一句話說得此文豪無言可對,羞愧萬分。
1094年,宋哲宗親政,蘇東坡又遭貶官,從惠州直到遙遠偏僻的儋州,今海南島。
1101年,宋徽宗即位,蘇東坡才遇赦北歸,終死在常州,葬在他親選墓地———皆因與王安石的“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遍地金”鬥詩“秋花不如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而遭入獄,被貶黃州的金菊散花之地。
蘇東坡在黃州任團練副使之時,常與蜀客好友陳秀遊山觀景,飲酒賦詩。春去秋來,九九重陽之際,風和日麗,蘇東坡與好友陳秀一同來到黃州郊區的一山坳中。立時,他驚呆了,金菊吐豔但見幾日前花滿枝頭的朵朵金菊,在連續幾天的大風之後,枝頭上竟無一朵,空空如也。啊!怎麼會這樣?此情此景,蘇東坡驚得目瞪口呆,怔怔地立在那裏,頓感心口發熱,一口鮮血噴出。好友陳秀急扶問因,蘇東坡長歎一聲:“天之大,但人不可傲大;地之廣,但人不可狂妄;物之博,無奇不有。真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樓外有樓也!吾的一生幾起幾伏,都是因‘傲’字惹的禍。王安石的‘吹落黃花遍地金’,屈原的詞中‘夕餐秋菊之落英’確有此事,此次貶為黃州實為王安石有意報複鬥詩之仇。
為悔之過,待吾死後,就拜托好友把我葬在此處,恕之過乃含笑九泉。”言罷,淚流滿麵。
至此,他擱筆又去鑽研豬肉的吃法。曾戲作豬肉詩: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
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
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流傳至今黃州食譜當中,有一道名譽全國的菜係名吃———東坡肉。
蘇東坡金菊散花穴是乙山辛向,坐東向西,以示早看燦燦金菊花開滿枝頭,晚視西風黃花散落遍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