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辭·上傳》中說:“天尊地卑,乾坤定矣!”這是《易經》的根本觀念。陰陽相對,但尊崇陽,陽兼有陰;陽為君,陰為臣,陽是主宰,陰為從屬;君王像天一樣絕對的尊嚴,臣像地一般絕對的卑下柔順,這是《易經》闡明的君臣關係。
國家、社會的根基在家庭,家庭基礎為夫婦。《易經》並非僅僅主張男尊女卑,而是要男女夫婦,各自發揮本身的特質,盡各自的本分。當家庭發生混亂時,應當尊重父子的親情,但並非家長就可以濫施橫暴。先正家然後天下才能安定,家庭是國家、社會的基礎。《易經》的思想,是家族主義、國家主義,進而是致力於世界和平,謀求人類共同富裕的大同世界。
家人在內,在外的則是朋友,這是人類最親近、最根本的人際關係。君子立身處世的態度,往往因客觀情況的不同而不一致,但如何取舍?如何隨機應變則在於人。成則在於自我勉勵,成敗則在於天,這要看機會與機遇。
《易經》中的六十四卦,幾乎都以盛極而衰,物極必反的道理諄諄告誡,以提示人生必須時刻謹慎處世,明確適可而止的重要性,才能確保長久安泰。
《易經》的宗旨,在於闡釋宇宙大自然的陰陽剛柔動靜的變化,變易而不易,複雜而簡易,在變化中生成發展,於反複中保持統一和諧。這一剛健中正,無窮無盡,永恒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正是宇宙精神所在。變易、簡易、不易的宇宙法則及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涵蓋著一切。
這些都與人生立身處世原則一致,人以大宇宙的自然法則、精神為準則來確立人類自己行為的規範。探明宇宙大自然的法則規律,就能自強不息,麵對各種複雜情況而能知變、應變、適變,以促使人類社會的發展向上,為全人類造福。總觀《易經》的思想就會明白為什麼《易經》被稱作“天人之學”而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根源,一切學術思想的源泉,被推崇為大道之源,眾經之首之根本。
第二節 《係辭·上傳》
本經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譯文:天在上尊貴,地在下卑微,乾天坤地的位置就確定了。天下萬物以卑下和高大雜然並陳,萬物貴賤不同的地位就此排定。天動地靜遵循著一定的規律,陽剛陰柔的性質就斷然分明。世間各種觀念以各自的種類相聚合,各種生物以各自的族群相區分,彼此間利害的調和衝突而產生了吉凶。在天上的有日、月、星、辰、雨、雷之象,在地上的有山澤、草木、鳥獸之形,萬事萬物變化之情由此而產生。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譯文:由於陽剛與陰柔相互交感摩擦,陰陽八卦也相互相蕩。像雷霆鼓動,以風雨滋潤,隨著日月的運行,寒暑季節交替循環。乾道象征男性,坤道象征女性。乾的元始之氣主宰萬物資始,物類變化成形,坤的元始之氣,地體深厚,溫柔和順,與乾天之德相合,厚德載物。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
譯文:乾的作為昭然易知,坤的作為以簡約為其功能。平易就容易了解變易之理,簡約就容易使人遵從。容易了解就有人相親附,平易遵從就可以建功立業。有人親附就會長久處世,可以建功立業就能壯大發展。處世長久是先賢聖人的美德,壯大事業的發展是先賢聖人的建功立業之賢德。
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譯文:平易和簡約是乾坤的大道之理,明白了天下之道理就能在天地之間、適中、適宜、適時而居處。
聖人設卦觀象,係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譯文:先賢聖人是通過觀察宇宙間萬事萬物而創設六十四卦,又在各卦爻之下撰係文辭使人明白吉凶的征兆,卦中的陽剛陰柔互相推演而產生無窮的變化。因此卦爻辭中所說的“吉凶”,是行事得道順理或失道悖理與否的象征。“悔吝”是憂愁和顧慮與否的象征。卦爻反映的變化,是行事權衡進退的象征。剛爻柔爻,是白晝黑夜交替的象征。六爻的變動,包含了天、地、人萬事萬物變化的道理,天、地、人三才天人合一的大道之理。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之,吉無不利。
譯文:由此君子能居處而獲安穩,就是法象《易經》所體現的一定卦序;君子所喜愛研求玩味的,是各爻所附的文辭。因此,君子平日安居時就觀察《易經》卦爻的象征而探研玩味它的文辭,行動時便觀察卦爻的變化而探研玩味其占筮,就能夠得到上天得到護,吉祥而有利。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得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無咎者。善補過也。
譯文:《彖》辭,是言論全卦、卦象的象征。爻辭,是分說各爻變化的斷言。“吉凶”,是判斷行事得道順理或失道悖理。“悔吝”,是說明行事有小的偏失。“無咎”,是說明善於補救過錯和損失。
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