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易經》(二)(2 / 3)

其用四十有九圖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譯文:《易》卦能彰顯出幽隱的道理,能神奇地使美德暢行,所以運用《周易》可以應對世間任何需求,可以為神靈一般行為助之功。孔子說:“了解《周易》的變化道理的人,大概知道神靈的作為了吧!”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製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晌,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

譯文:《周易》中包含有四種聖人運用的方法:言論者崇尚其文辭精義,行動者崇尚其中的變化規律。製器者崇尚其卦爻象征。卜筮者崇尚其占筮方法。所以,當君子將有所作為有所行動的時候,就會用《周易》占問並據以行事,而《周易》受人命以報吉凶如回音應聲一坤畫三位圖樣。不論遠近、幽隱、深沉的事情,都能測知未來事物的各種變化。

如果不是天下最為精深的道理,又怎麼能夠做到這樣呢?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

譯文:陰陽二爻不斷相互置換變化,錯綜往複地推衍蓍數,通達它的變化,就能形成天地變化的文辭。究極其蓍數,就能判定天地變化的物象。如果不是天下最複雜的變化哲學,又怎麼能夠做到這一步呢?《周易》本身就是沒有思慮、自然無為、寂靜不動的,根據陰陽交感相動的原理就能貫通天下一切。如果不是天下最神妙的道理,又怎麼能夠如此呢?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誌。

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譯文:《周易》是聖人用來窮極深奧的事理,研判事機的微書。隻有窮極深奧的事理,才能貫通天下的心誌,隻要研判微妙的事機,就能成就天下的事務。隻有神奇地貫通易道,才能不必急速而萬事速成,無須旅行而目的自至。孔子讚歎說:“《周易》中包含了四種聖人運用的方法”,就是指這一點吧。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譯文:天數一地數二,天數三地數四,天數五地數六,天數七地數八。天數九地數十。聖人孔子說:“《周易》是用來做什麼的呢?《周易》是用來開啟物智、成就事務,包藏天下一切道理的,不過如此而已。

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誌,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是故蓄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於此哉。古之聰明睿智,神武而不殺者夫。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

譯文:所以先賢聖人用它來溝通天下人的心誌,奠定天下的事業,決斷天下的疑難。所以蓍數的性質圓通變化神奇,卦體的性質方正而睿智,六爻的意義則以變易來告知吉凶。聖人以此洗滌修煉其心,引退深藏於隱秘之處,與百姓一樣憂患於吉凶之事。神妙而能推知未來的情況,智慧足以包藏既往的知識,一般人又怎麼能這樣呢?隻有古代聰明智慧,神武而不嗜殺人的偉人才能如此吧!所以他明白天的道理,察知百姓的事狀,製作了神奇的蓍占之物給百姓行事之前判斷未來趨吉避凶。聖人以此來齋戒身心,從而神妙地彰顯他的德業。

是故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製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鹹用之謂之“神”。

譯文:《周易》體現了陰陽變化繁衍生息的道理,例如關閉門戶幽靜陰暗叫做坤,打開門戶舒暢光明叫做乾,一開一關叫做變化,來來往往沒有窮盡叫做通,變化的結果顯現出來就叫做象,變化成為有形之體叫做“器”,從有形之器物裁製出供人使用的抽象道理叫做“法”,器物發揮其作用被反複利用,百姓無不使用它而全然不知,就叫做“神”。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譯文:由此,《周易》創作之先有太極,太極變而產生天地陰陽即所謂兩儀,兩儀變而產生象征四時的老陽、老陰、少陽、少陰四象,四象變化而產生天、地、水、火、風、雷、山、澤的八卦,八卦變化推衍而可判定吉凶,判定吉凶而能成就偉大的事業。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懸象光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功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璺璺者。莫大乎蓍龜。

譯文:能夠取法的現象沒有比天和地更大的了,能夠變化會通的沒有比四季更偉大的了,能高懸物象顯示光明的沒有比日月更大的了,尊崇高尚沒有比富貴更偉大的了,備置物器供人運用,創製器具以利天下的,沒有比聖人更偉大的了。探索繁雜的物象,索求幽隱的事理,鉤求深遠的法則,獲致遠大的成就,斷定天下的吉凶,成就天下勤勉的事業的,沒有比十筮之蓍草和龜甲更偉大的了。

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係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

譯文:上天生出神奇的蓍草和靈龜,先賢聖人用來建立占筮的法則;天地之間產生各種變化,聖人便效法之,建立《周易》變化哲學;天上顯示日月、星辰、風霜、雨雪等表象,預示吉凶,聖人取法其象定出吉凶悔吝之辭。黃河出現龍圖。洛水出現龜書,聖人取法之,創製了八卦,製定了九疇。《周易》有四象,是用來指示變動征兆的。在卦體之下撰係的文辭是用來告訴人們取象之意的。在言辭中又定出何為吉何為凶,是用來裁斷疑難的,告知行事得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