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易經》(七)(1 / 2)

第二步:從五十根蓍草取出一根,在占筮過程中不用。

為什麼有一根不用呢?一說是:“其一不用者,天之生氣,將欲以虛來實,故用四十九焉。”一說是:“北辰居位不動,其餘四十九轉運而用也。”第三步:將四十九根蓍草,任意分成兩份,左手持一份象征天,右手持一份象征地(分而為二,以象兩)。

再從右手的蓍草中隨意取一根,夾在左手小指與無名指間,象征人(掛一,以象三)。

然後以四根蓍草為一組,先數左手的,再數右手的,以象征四季(操之以四,以象四時)。

數到最後,每隻手中的蓍草必有餘數。

第四步:將左手所餘的蓍草,夾在左手無名指與中指間,將右手所餘的蓍草,夾在左手中指與食指間,以象征積餘日而成閏月(歸奇於物,以象閏)。這時,連同原來那根象征人的蓍草,必定是五根或九根。

經過這四步,就完成了“一變”,然後,可進行“二變”。

二交是將餘下的那五根或九根蓍草除去,然後將另四十根或四十四根蓍草合在一起,再隨意分成兩置於左右手,如同“一變”的三、四兩步,最後餘下的數必是四或八。此為“二變二變”完成後,便進行“三變”。

“三變”是將餘上的或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根蓍草合在一起,再隨意分成兩份置於左右手,仍從右手取一根夾在左手小指與無名指間,再四根一組地分數,最後必餘四或八根。

去掉這餘數,剩下的蓍草將為三十六或三十二或二十八或二十四根。

再以四除之,一爻遂定:36÷4=9(老陽,畫作×);32÷4=8(少陰,畫作--);28÷4=7(少陽,畫作—);24÷6=6(老陰,畫作△);老陽、老陰在變卦中可以變,或陰變陽或陽變陰,而少陽少陰是不會變。

經過“三變”可得第一爻,再做五次,即可得出另五爻,經過十八變,就成一卦。這裏要注意的,是爻的順序,第一個三變得初爻,第二個三變得二爻,依次為三、四、五、上爻。

第十三節 河圖 洛書圖

關於“河圖”、“洛書”有種種神奇的傳說。相傳我國原始社會氏族部落的領袖伏羲時代,有龍馬出自黃河,背負“河圖”;有神龜出自洛水,背負“洛書”。伏羲得到後,就根據“河圖”、“洛書”上的陰陽點而畫八卦。到後來,朱熹就更神了,把“河圖”、“洛書”說成“天地自然之《易》”。

“河圖”中的白點代表陽,黑點代表陰;即一、三、五、七、九是奇數為陽,稱天之象;二、四、六、八、十是偶數為陰,稱地象。此天地之數各自相合,正是五十有五。

河圖洛書圖天地之數五十有五,不僅是八卦的大衍之數,而且,也是合為五行之數。即一六合水,二七合火,三八合木,四九合金,五十合土。這樣,天地萬物分屬為木、火、土、金、水的五行就出來了。

第二步:從五十根蓍草取出一根,在占筮過程中不用。

為什麼有一根不用呢?一說是:“其一不用者,天之生氣,將欲以虛來實,故用四十九焉。”一說是:“北辰居位不動,其餘四十九轉運而用也。”第三步:將四十九根蓍草,任意分成兩份,左手持一份象征天,右手持一份象征地(分而為二,以象兩)。

再從右手的蓍草中隨意取一根,夾在左手小指與無名指間,象征人(掛一,以象三)。

然後以四根蓍草為一組,先數左手的,再數右手的,以象征四季(操之以四,以象四時)。

數到最後,每隻手中的蓍草必有餘數。

第四步:將左手所餘的蓍草,夾在左手無名指與中指間,將右手所餘的蓍草,夾在左手中指與食指間,以象征積餘日而成閏月(歸奇於物,以象閏)。這時,連同原來那根象征人的蓍草,必定是五根或九根。

經過這四步,就完成了“一變”,然後,可進行“二變”。

二交是將餘下的那五根或九根蓍草除去,然後將另四十根或四十四根蓍草合在一起,再隨意分成兩置於左右手,如同“一變”的三、四兩步,最後餘下的數必是四或八。此為“二變二變”完成後,便進行“三變”。

“三變”是將餘上的或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根蓍草合在一起,再隨意分成兩份置於左右手,仍從右手取一根夾在左手小指與無名指間,再四根一組地分數,最後必餘四或八根。

去掉這餘數,剩下的蓍草將為三十六或三十二或二十八或二十四根。

再以四除之,一爻遂定:36÷4=9(老陽,畫作×);32÷4=8(少陰,畫作--);28÷4=7(少陽,畫作—);24÷6=6(老陰,畫作△);老陽、老陰在變卦中可以變,或陰變陽或陽變陰,而少陽少陰是不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