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曹操(155—220年),三國時期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學家。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父曹嵩,為東漢宦官曹騰養子。曹操官至丞相,封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武皇帝,史稱魏武帝。曹操自幼機警,膽識過人。東漢靈帝熹平三年(174年),以孝廉推舉為郎,任洛陽北部尉,上任之即,便與祖輩所從屬的宦官集團針鋒相對。中平元年(184年),出任騎都尉,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六年(180年),董卓入朝專權,曹操拒其拉攏,聚兵五千,割據一方。次年,參加討董聯軍,任奮武將軍,擁袁紹為盟主。十餘萬討董聯軍徘徊觀望,曹操孤軍奮進,戰敗而還,遂決意獨立發展。漢獻帝建安元年(196年),曹操率軍至洛陽,受封建德將軍、鎮東將軍,任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參與朝政。不久,迫漢獻帝遷都許(今河南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自任大將軍,總攬軍政,先後打敗袁紹及烏桓王蹋頓,統一北方。之後,揮師南下,輕取荊州,圖進江東,但被孫權、劉備聯軍大敗於赤壁,被迫退回中原。
曹操戎馬倥傯一生,用兵靈活,長於選將用將,治軍嚴整。又好兵法,自著兵書十萬餘言,並集錄諸家兵法為《兵書接要》。所著《孫子略解》,開創整理注釋《孫子》之先河,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軍事理論。惜其軍事著述大多亡佚。曹操“外定武功,內興文學”,雅好詩章,好作樂府歌辭,今存詩22首,多反映漢末動亂的時勢,抒發自己統一天下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涼,開建安文學風氣之先。中華書局有《曹操集》排印本。
短歌行①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②,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③。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④。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⑤。
明明如月,何時可輟⑥?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⑦。契闊談宴⑧,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⑨,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⑩,天下歸心。
(選自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上),中華書局,1983年)
①短歌行:屬漢樂府《相和歌·平調曲》,古辭已亡佚。
②慨當以慷:應當激昂慷慨地高歌。是“慷慨”的間隔用法。
③杜康:人名,相傳為周代開始造酒的人。這裏作為酒的代稱。
④“青青”二句:表示渴慕賢才。此二句化用《詩經·鄭風·子衿》的成句。衿(jīn):衣領,代指衣服。青衿,是周代學子的服裝。悠悠:悠長、深深地。
⑤“呦呦(yōu yōu)”四句:典出《詩經·小雅·鹿鳴》,本寫歡宴賓客,曹操借以表達自己招納賢才的誠意。呦呦:鹿鳴聲。蘋:艾蒿。
⑥輟:通“掇”,摘取。一說為停止。
⑦陌、阡:均指田間小道。東西向為“陌”,南北向為“阡”。枉:枉屈,勞駕。用:以。存:問候。
⑧契闊:偏義複詞,指投合。契:投合。闊:疏遠,久別。
⑨匝(zā):周圍。
⑩“周公”二句:意為要像周公那樣,虛心地對待賢者。周公:西周人,周武王弟,姓姬名旦,輔政周成王。吐哺(bǔ),指中途停止吃飯。哺:口中咀嚼著的食物。《史記·周魯公世家》載:周公曾“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
《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寫曹操平定北方後,率80萬軍隊(曆史上曹操是率軍20餘萬)揮師南下,飲馬長江,置酒設樂,歡宴諸將。酒酣,曹操取槊立於船頭,慷慨而歌《短歌行》,揚州刺史劉馥認為這是“讖詩”。但根據史實,此詩當作於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後,而且三國時根本沒有一個名叫劉馥的揚州刺史。羅貫中之所以如此處理,恐有貶損曹操之意。
統一北方後的曹操,發展農業生產,鞏固後方基地,然後揮師南下,企望通過一戰平定南方,完成統一天下大業,不曾想在赤壁之戰中遭到孫劉聯軍的絞殺,此時曹操已53歲,這在魏晉平均年齡隻有39歲的時代,曹操已是人到暮年。所以,從詩歌所流露的時光易逝、功業未就的苦悶來看,此詩也應作於戰後。戰敗後的曹操,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為此他先後發布了“求賢令”“舉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全詩語言質樸,感情充沛,一唱三歎,往複低回,充分表達了詩人求賢若渴的心情以及統一天下的壯誌,在深沉的憂思之中激蕩著一股慷慨激昂、積極向上的情緒,蕩氣回腸。誠如鍾嶸《詩品》所評:“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宋代敖陶孫《詩評》也說:“魏武帝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