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4)(1 / 3)

⑧檣櫓:桅杆和槳。這裏代指曹操的戰船。

⑨“故國”二句:即“神遊故國,應笑我多情”的倒文。

⑩酹(lèi)江月:以酒灑地,祭奠江月。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八月,蘇軾以“譏刺新法”的罪名,自湖州知州入禦史台獄。經過四個多月的勘治,於當年十二月責授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這就是有名的“烏台詩案”。蘇軾到黃州後,內心是很悲憤的,但是一直都在尋求自我解脫。這首詞,就是在這樣的處境和心情之下寫成的。

這首詞曆來被說成是豪放詞的一個代表,其實它的風格因子是多樣的,有豪放,有悲愴,也有曠達。從“大江東去”到“檣櫓灰飛煙滅”,描寫赤壁的壯美景色,敘述周瑜、諸葛亮等三國人物的英雄事業,可以說是豪放;“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這三句,想到自己壯誌未酬、身遭貶斥、未老先衰的身世,可以說是悲愴;“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兩句,想到無論是周瑜、諸葛亮的輝煌人生,還是自己的暗淡人生,都是短暫的,都不過是一場夢,隻有江月才是永恒的,可以說是曠達。讀這首詞,如果隻看到它的豪放,看不到它的悲愴和曠達,還不能說是真正讀懂了它。

周邦彥

周邦彥(1056—1121年),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他年輕的時候不是那麼循規蹈矩,因而不為當地人所推重,但生性好讀書。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進京,“遊太學,有俊聲”。他和蘇軾不一樣,他是讚成王安石變法的。元豐六年(1083年),進《汴都賦》七千言,讚美熙寧、元豐新法,受到神宗皇帝的賞識,自諸生一命為太學正,“聲名一日震耀海內”。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舊黨掌權時,周邦彥離京,先後為廬州(今安徽合肥)教授、荊州(今湖北江陵)教授。元祐八年(1093年)為溧水(今屬江蘇)縣令。紹聖四年(1097年),新黨執政時,周邦彥還朝,任國子主簿。元符元年(1098年),重進《汴都賦》,除秘書省正字。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011年),遷校書郎。崇寧三年(1104年),遷考功員外郎。大觀元年(1107年),遷衛尉、宗正少卿,兼禮儀局檢討。政和元年(1111年)遷衛尉卿。二年,出知隆德府(今山西長治)。五年(1115年),徙知明州(今浙江寧波)。六年,還京為秘書監,進徽猷閣待製,提舉大晟府。大晟府是個音樂機關,徽宗皇帝讓他領導一班詞臣,在那裏“審定古音,討論古調”,依曲填詞。重和元年(1118年)複放外任,知順昌府(今安徽阜陽)。不久罷官,提舉南京(今河南商丘)鴻慶宮。時方臘起義爆發,天下不寧。周邦彥輾轉避居於錢塘、揚州、睦州(今浙江建德)一帶,宣和三年(1121年)才返回南京,卒於鴻慶宮之齋廳,年66歲。他是北宋婉約詞的集大成者,有詞集《片玉詞》,又名《清真集》。《全宋詞》收其詞186首。

⑧檣櫓:桅杆和槳。這裏代指曹操的戰船。

⑨“故國”二句:即“神遊故國,應笑我多情”的倒文。

⑩酹(lèi)江月:以酒灑地,祭奠江月。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八月,蘇軾以“譏刺新法”的罪名,自湖州知州入禦史台獄。經過四個多月的勘治,於當年十二月責授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這就是有名的“烏台詩案”。蘇軾到黃州後,內心是很悲憤的,但是一直都在尋求自我解脫。這首詞,就是在這樣的處境和心情之下寫成的。

這首詞曆來被說成是豪放詞的一個代表,其實它的風格因子是多樣的,有豪放,有悲愴,也有曠達。從“大江東去”到“檣櫓灰飛煙滅”,描寫赤壁的壯美景色,敘述周瑜、諸葛亮等三國人物的英雄事業,可以說是豪放;“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這三句,想到自己壯誌未酬、身遭貶斥、未老先衰的身世,可以說是悲愴;“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兩句,想到無論是周瑜、諸葛亮的輝煌人生,還是自己的暗淡人生,都是短暫的,都不過是一場夢,隻有江月才是永恒的,可以說是曠達。讀這首詞,如果隻看到它的豪放,看不到它的悲愴和曠達,還不能說是真正讀懂了它。

周邦彥

周邦彥(1056—1121年),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他年輕的時候不是那麼循規蹈矩,因而不為當地人所推重,但生性好讀書。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進京,“遊太學,有俊聲”。他和蘇軾不一樣,他是讚成王安石變法的。元豐六年(1083年),進《汴都賦》七千言,讚美熙寧、元豐新法,受到神宗皇帝的賞識,自諸生一命為太學正,“聲名一日震耀海內”。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舊黨掌權時,周邦彥離京,先後為廬州(今安徽合肥)教授、荊州(今湖北江陵)教授。元祐八年(1093年)為溧水(今屬江蘇)縣令。紹聖四年(1097年),新黨執政時,周邦彥還朝,任國子主簿。元符元年(1098年),重進《汴都賦》,除秘書省正字。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011年),遷校書郎。崇寧三年(1104年),遷考功員外郎。大觀元年(1107年),遷衛尉、宗正少卿,兼禮儀局檢討。政和元年(1111年)遷衛尉卿。二年,出知隆德府(今山西長治)。五年(1115年),徙知明州(今浙江寧波)。六年,還京為秘書監,進徽猷閣待製,提舉大晟府。大晟府是個音樂機關,徽宗皇帝讓他領導一班詞臣,在那裏“審定古音,討論古調”,依曲填詞。重和元年(1118年)複放外任,知順昌府(今安徽阜陽)。不久罷官,提舉南京(今河南商丘)鴻慶宮。時方臘起義爆發,天下不寧。周邦彥輾轉避居於錢塘、揚州、睦州(今浙江建德)一帶,宣和三年(1121年)才返回南京,卒於鴻慶宮之齋廳,年66歲。他是北宋婉約詞的集大成者,有詞集《片玉詞》,又名《清真集》。《全宋詞》收其詞186首。

蘇幕遮

燎沉香①,消溽暑②。鳥雀呼晴③,侵曉窺簷語④。葉上初陽幹宿雨⑤,水麵清圓⑥,一一風荷舉。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⑦、久作長安旅⑧。五月漁郎相回否?小楫輕舟⑨、夢入芙蓉浦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