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綠色的火焰在草上搖曳,
他渴求著擁抱你,花朵。
反抗著土地,花朵伸出來,
當暖風吹來煩惱,或者歡樂。
如果你是醒了,推開窗子,
看這滿園的欲望多麼美麗。
藍天下,為永遠的謎迷惑著的
是我們二十歲的緊閉的肉體,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鳥的歌,
你們被點燃,卻無處歸依。
嗬,光,影,聲,色,都已經赤裸,
痛苦著,等待伸入新的組合。
1942年2月
(選自《穆旦詩集(1939—1945)》,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
穆旦的同窗好友,也是穆旦詩歌的權威評論者王佐良在《一個中國詩人》一文中這樣說:“他總給人那麼一點肉體的感覺,這感覺,所以存在,是因為他不僅用頭腦思想,他還‘用身體思想’。”《春》就帶有這樣的味道。
詩的第一節描寫的是大自然的春,他是從生機與欲望覺醒的角度來描繪春天的。“搖曳”“渴求”“反抗”“伸出”幾個動詞的使用以及“他渴求著擁抱你”“反抗著土地”這種主動的句式,將春天到來生命力勃發的景象寫得十分動人,充滿動感和力感。與一切舊的傷春、詠春詩不一樣的,穆旦在這裏以現代人的情懷,坦然讚美了欲望:“看這滿園的欲望多麼美麗。”其實生機與欲望是一體的,沒有欲望,哪來的生機?
如果說詩的上半部分寫的是自然界的春天,那麼下半部分轉而描寫的就是人生的春天了。詩人描寫的是剛剛成熟、剛剛飽滿的青春身體,“二十歲的緊閉的肉體”,滿蓄著生命的活力與欲望,卻尚未找到釋放的機會和途徑。詩人用了一連串新鮮的比喻和意象來描寫這種生命的臨界狀態——蓄勢待發的狀態,完美地表達了這種歡樂與痛苦(煩惱)二者兼備的青春體驗。
戴望舒
戴望舒(1905—1950年),20世紀30年代現代詩派的領袖人物。出生於杭州。1923年在上海震旦大學學習法文時,開始受魏爾倫、耶麥等象征派詩人的影響。1926年加入共青團和國民黨,大革命失敗後逐漸疏離了政治。1928年發表成名作《雨巷》,是新月派向象征派過渡的風格。1929年的《我底記憶》則拋棄了《雨巷》式的形式美和音韻美,而注重內在的情緒的律動,即“詩的情緒的抑揚頓挫”,因此這首詩被看做現代詩派的起點。1932年施蟄存主編《現代》雜誌,戴是主要的參與者與作者之一。1932—1935年留學法國,抗戰後遷往香港,從事抗日文藝活動,香港淪陷後一度被日寇逮捕入獄,堅貞不屈,在獄中及之後所寫的詩又有變化,是愛國主義的重要詩篇。從數量上說,戴望舒一生所寫詩歌並不多,共90餘首(收錄在他的詩集《我底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和《災難的歲月》中),但在藝術上苦心孤詣,屢有新變,成為溝通中西詩藝的一位卓然大家。
春
綠色的火焰在草上搖曳,
他渴求著擁抱你,花朵。
反抗著土地,花朵伸出來,
當暖風吹來煩惱,或者歡樂。
如果你是醒了,推開窗子,
看這滿園的欲望多麼美麗。
藍天下,為永遠的謎迷惑著的
是我們二十歲的緊閉的肉體,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鳥的歌,
你們被點燃,卻無處歸依。
嗬,光,影,聲,色,都已經赤裸,
痛苦著,等待伸入新的組合。
1942年2月
(選自《穆旦詩集(1939—1945)》,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
穆旦的同窗好友,也是穆旦詩歌的權威評論者王佐良在《一個中國詩人》一文中這樣說:“他總給人那麼一點肉體的感覺,這感覺,所以存在,是因為他不僅用頭腦思想,他還‘用身體思想’。”《春》就帶有這樣的味道。
詩的第一節描寫的是大自然的春,他是從生機與欲望覺醒的角度來描繪春天的。“搖曳”“渴求”“反抗”“伸出”幾個動詞的使用以及“他渴求著擁抱你”“反抗著土地”這種主動的句式,將春天到來生命力勃發的景象寫得十分動人,充滿動感和力感。與一切舊的傷春、詠春詩不一樣的,穆旦在這裏以現代人的情懷,坦然讚美了欲望:“看這滿園的欲望多麼美麗。”其實生機與欲望是一體的,沒有欲望,哪來的生機?
如果說詩的上半部分寫的是自然界的春天,那麼下半部分轉而描寫的就是人生的春天了。詩人描寫的是剛剛成熟、剛剛飽滿的青春身體,“二十歲的緊閉的肉體”,滿蓄著生命的活力與欲望,卻尚未找到釋放的機會和途徑。詩人用了一連串新鮮的比喻和意象來描寫這種生命的臨界狀態——蓄勢待發的狀態,完美地表達了這種歡樂與痛苦(煩惱)二者兼備的青春體驗。
戴望舒
戴望舒(1905—1950年),20世紀30年代現代詩派的領袖人物。出生於杭州。1923年在上海震旦大學學習法文時,開始受魏爾倫、耶麥等象征派詩人的影響。1926年加入共青團和國民黨,大革命失敗後逐漸疏離了政治。1928年發表成名作《雨巷》,是新月派向象征派過渡的風格。1929年的《我底記憶》則拋棄了《雨巷》式的形式美和音韻美,而注重內在的情緒的律動,即“詩的情緒的抑揚頓挫”,因此這首詩被看做現代詩派的起點。1932年施蟄存主編《現代》雜誌,戴是主要的參與者與作者之一。1932—1935年留學法國,抗戰後遷往香港,從事抗日文藝活動,香港淪陷後一度被日寇逮捕入獄,堅貞不屈,在獄中及之後所寫的詩又有變化,是愛國主義的重要詩篇。從數量上說,戴望舒一生所寫詩歌並不多,共90餘首(收錄在他的詩集《我底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和《災難的歲月》中),但在藝術上苦心孤詣,屢有新變,成為溝通中西詩藝的一位卓然大家。
雨巷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