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出生真定文武兼修(3 / 3)

關於趙雲手中銀槍的名稱,史無記載。近代北派評書連闊如、袁闊成先生評書中,趙雲使一杆亮銀槍;南派評話張國良先生的評話中,趙雲則使一杆鼠白爛銀槍,蓋是槍身為老鼠皮似的灰白色,純銀打造的武器;在《三國誌評話》中,趙雲使一杆涯角槍,取海角天涯無對之意。至於成書之後的《三國演義》沒有取這一稱謂,則不得而知。

趙雲文武兼修,除了家學影響,應該繼承了師傅的武學精髓。沙場上文武雙全,有勇有謀,才能做統兵之帥。當時,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孫子兵法、尉繚子兵法、吳起兵法開始流傳於世,趙雲習武之餘,兼學運籌帷幄、排兵布陣之法。經過春秋戰國、東漢西漢的改朝換代,千百年間積累下無數經典戰例,會給趙雲很大啟發。如薑子牙輔佐周文王滅商紂王的牧野之戰;戰國魏將吳起以少勝多戰勝秦國的陰晉之戰;齊國、魏國爭雄時孫臏指揮的桂陵馬陵之戰;還有秦國戰神白起坑殺趙軍四十餘萬的長平之戰,劉秀與王莽新漢兩軍相持經年最後以少勝多的昆陽之戰等等,研讀兵書之後,趙雲漸漸體悟到兵法包羅萬象、博大精深。趙雲學會了“令之以文,齊之以武““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文韜武略之法,為以後成為將才打下堅實基礎。

趙雲從隱鳳山出師後,初戰於公孫瓚與袁紹的戰役,當大將文醜追殺公孫瓚時,趙雲單人獨騎殺敗文醜,槍挑麴義,保護了公孫瓚,並助其反敗為勝。趙雲成名後曾率領部隊回到隱鳳山謝師,不料童淵已逝。隱鳳山懸崖聳立,險峻奇秀,如鳳凰高飛。趙雲含淚登至山間一座臨崖險峰,挺立平台,持令牌,號三軍。一時間,千軍萬馬雄壯之聲盛滿整個環形山穀,傳聞數十裏。趙雲這樣做為的是鳴謝師恩,謹記師言。

趙雲去世後,這一帶百姓集資在趙雲曾經點將的險峰,建立一座祠廟,供奉趙雲。經過風雨侵蝕和曆史歲月變遷,趙雲廟幾度毀壞,後又幾次重建修葺。不知何年何月,不知哪位古人在山崖刻下“趙雲古祠”四個古字,現在依舊清晰可見。

關於趙雲學藝,在後人的文學作品中,還有其他版本的記述。編者閱讀了多部關於趙雲的小說故事,作者署名為“飛躍天涯”的《趙雲前傳——少年趙雲》一書,在描寫、敘述趙雲學藝方麵,最為生動、具體。

話說在真定附近丘陵山林之中,有一處道觀叫正陽觀,道長法號玄清,是一位世外高人。趙雲和玄清道長相識後,經常看望玄清道長。玄清非常喜歡趙雲知理重義,看他骨格清奇,必是個學武的材料;再者自己一身功夫,也待有個傳人,便露收徒之意。趙雲大喜拜道:“趙雲對道長神技佩服得五體投地,若能拜道長為師,趙雲死而無憾。”

次日,趙雲正式行拜師之禮。趙雲恭恭敬敬地叩了八個頭,口稱:“師父。”玄清一臉穆容,道:“我輩學武,上圖保家衛國,下則護體防身,絕不是為了逞強好勝。這一點,你須謹記。”趙雲應道:“徒兒不敢忘。”玄清又道:“此番即成師徒,為師來曆,須當讓你知曉。”

原來玄清做道士前俗家姓李。他家祖上,乃是官拜大將軍的李廣。李廣曾經駐守邊塞,殺得匈奴鐵騎聞風喪膽,人稱“飛將軍”。後世有詩雲: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後來李廣悲憤而死,李家後人心灰意冷,不再與朝庭出力。玄清得家傳武藝,年輕時因抱打不平以至誤傷人命。為躲避官府的追捕,隱姓埋名出家為道,算來已有三十多年了。李家除了家傳槍法,更有一神技:李家絕世神射,那當真是名揚天下。趙雲因緣巧合,拜得名師,以致成就一代功名。尤其射技盡得李家真傳。曾單身保護軍師諸葛孔明,一箭射落追兵船上的帆索,以致東吳人馬無功而返,自此威震江東。此乃後話,先按下不表。自此趙雲白日習文,晚間習武,文略武功與日倶進。

文中說,趙雲父母亡故後,趙雲變賣了田地家產,在正陽觀後搭建了一間小屋,陪伴師父,苦練武藝。兩年間,趙雲跟著玄清練氣培力,根基紮得極穩。玄清並不急於教趙雲拳腳兵刃上的功夫,隻是讓趙雲循序漸進,練身眼步法,打實氣力,將這些人門功夫做得極為到家。玄清確是名師,深知武功“練武不練功,終成一場空”,趙雲經過三年苦練,已頗具根底。

這一日,玄清將趙雲叫到身邊說道:“這幾年你勤修苦練,已經頗具功力,今日起為師便教你學槍。”趙雲喜道:“多謝師父。”玄清道:“我李家槍法變化奇巧,博大精深,乃是先人瀝盡心血之作,學這套槍法單憑勤學苦練卻也不夠,還要勤於思考,有點悟性。不過你天分甚高,隻要肯下功夫,必能練成。”趙雲道:“徒兒必痛下苦功。”

這李家槍法可是非同小可,八八六十四路槍法中有奇變正變,槍槍狠、招招快,千變萬化,防不勝防。當下玄清傳下一路,細細講解,命趙雲記熟後自行練習。待過得幾日,玄清叫過趙雲,師徒倆過招拆招,玄清口中不停指點,趙雲暗記師父縱躍趨退之法,心下漸有領悟,出招收式更漸得心應手。一路槍法走下來,玄清哈哈大笑,說道:“雲兒你聰明過人,這套槍法在你手裏必能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