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欲從仁政英雄出世(1 / 3)

袁紹統治冀州,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古冀州城又叫金雞城。袁紹統治冀州的年代裏,老百姓苦不堪言。今日斂,明日征,又抓夫,又抓丁,不是強迫挖壕,就是抓去給袁家築墓室,修大塚,弄得四方怨聲載道。這時,出了一個叫李三娘的仙女,她逢雙日在城外湖裏磨麵,逢單日從傍晚到半夜裏騎著神牛給各家各戶送麵粉。人們都對李三娘感恩戴德。袁紹為了讓李三娘幫他興兵奪取天下,有一天與妻子劉氏坐著龍車鳳輦,到城外去請李三娘和神牛。但是神雞給李三娘報訊後,她知道袁紹要來,於是騎著神牛,騰雲駕霧,向泰山方向去了,以後再也沒回來。看來袁紹在冀州,亦非明主,口碑很差,連天上的神仙也知道他做了很多壞事。

董卓篡政後,漢獻帝想在漢室宗親劉虞輔佐下東歸洛陽。正好劉虞在幽州“選掾右北平田疇,奉使長安”,漢獻帝“見疇等大悅”。於是獻帝使田疇仍走老路回幽州聯絡劉虞,又派在京師為官的劉虞之子劉和潛出武關和劉虞聯絡。不幸的是劉和在南陽被袁術抓獲,劉和把獻帝交代去幽州的事情告訴了袁術。而袁術為使王命不達,將劉和扣留下來,使其寫信請劉虞發兵。可是幽州的公孫瓚不希望劉虞建功,堅決反對劉虞出兵。劉虞痛斥公孫瓚,派了幾千人的隊伍去迎接漢獻帝。公孫瓚又遣其弟公孫越去南陽,聯絡袁術,令袁術不要放掉劉和,截奪劉虞的軍隊。這個時候,袁術做了南陽太守,孫堅領豫州刺史,屯兵陽城(今河南登封縣東南,因境內陽城山得名)。公元191年冬,孫堅出兵攻打董卓,作為盟主的袁紹不思出兵相助,卻任命部將周昂為豫州刺史,借機襲取孫堅屯兵之地陽城。而“術遣越隨其將孫堅,擊袁紹將周昂,越為流矢所中死”。不想公孫越到南陽做說客,竟中袁軍流矢而死。

公孫瓚被袁紹所騙,怒不可遏,隻是因為有青州、徐州戰事,暫時無暇西顧。兄弟公孫越死後,公孫瓚更是火上澆油,惱怒異常。公孫瓚把兄弟之死歸咎於袁紹,在大破青、徐黃巾之後,漢獻帝初平二年(191年)冬,不經幽州牧劉虞允許,徑直率兵三萬屯兵磐河,舉大旗討伐袁紹。公孫瓚上書朝廷細數袁紹的不忠、不孝、不仁等十項罪狀,號召諸州郡共同討伐袁紹,“冀州諸城悉畔從瓚”,紛紛響應公孫瓚。

袁紹開始非常害怕,為了取悅公孫瓚,緩和局勢,他拔擢公孫瓚從弟公孫範為勃海太守,但公孫範一到勃海,立即帶領勃海兵倒戈支持哥哥公孫瓚攻打袁紹。這樣,袁紹不得已兵進廣川縣(今河北棗強縣東北),屯兵界橋(三國古戰場,今河北威縣一帶)迎戰公孫瓚。

此時,公孫瓚和袁紹都兵至冀州,戰爭風暴籠罩著冀州大地。袁紹占據冀州,似乎政出有理;公孫瓚盛名之下,常山官吏紛紛歸附。是聽從袁紹呢,還是跟隨公孫瓚呢?既然《雲別傳》說趙雲投奔公孫瓚是“為本郡所舉”,可以想見,常山郡守召集郡中官吏,作了一番商議後,才作出決定。

袁紹統治冀州,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古冀州城又叫金雞城。袁紹統治冀州的年代裏,老百姓苦不堪言。今日斂,明日征,又抓夫,又抓丁,不是強迫挖壕,就是抓去給袁家築墓室,修大塚,弄得四方怨聲載道。這時,出了一個叫李三娘的仙女,她逢雙日在城外湖裏磨麵,逢單日從傍晚到半夜裏騎著神牛給各家各戶送麵粉。人們都對李三娘感恩戴德。袁紹為了讓李三娘幫他興兵奪取天下,有一天與妻子劉氏坐著龍車鳳輦,到城外去請李三娘和神牛。但是神雞給李三娘報訊後,她知道袁紹要來,於是騎著神牛,騰雲駕霧,向泰山方向去了,以後再也沒回來。看來袁紹在冀州,亦非明主,口碑很差,連天上的神仙也知道他做了很多壞事。

董卓篡政後,漢獻帝想在漢室宗親劉虞輔佐下東歸洛陽。正好劉虞在幽州“選掾右北平田疇,奉使長安”,漢獻帝“見疇等大悅”。於是獻帝使田疇仍走老路回幽州聯絡劉虞,又派在京師為官的劉虞之子劉和潛出武關和劉虞聯絡。不幸的是劉和在南陽被袁術抓獲,劉和把獻帝交代去幽州的事情告訴了袁術。而袁術為使王命不達,將劉和扣留下來,使其寫信請劉虞發兵。可是幽州的公孫瓚不希望劉虞建功,堅決反對劉虞出兵。劉虞痛斥公孫瓚,派了幾千人的隊伍去迎接漢獻帝。公孫瓚又遣其弟公孫越去南陽,聯絡袁術,令袁術不要放掉劉和,截奪劉虞的軍隊。這個時候,袁術做了南陽太守,孫堅領豫州刺史,屯兵陽城(今河南登封縣東南,因境內陽城山得名)。公元191年冬,孫堅出兵攻打董卓,作為盟主的袁紹不思出兵相助,卻任命部將周昂為豫州刺史,借機襲取孫堅屯兵之地陽城。而“術遣越隨其將孫堅,擊袁紹將周昂,越為流矢所中死”。不想公孫越到南陽做說客,竟中袁軍流矢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