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一席話,理直氣壯,壓住了蔡瑁的氣焰。可蔡瑁的話確實讓劉表多了一層疑慮,他心說,劉備確實是個梟雄,來到荊州是福是禍確實很難預定。但若依了蔡瑁,捉住劉備獻給曹操,難道曹操就不取荊州了嗎?劉表聽了趙雲一席活,又覺得有道理。他心中盤算,曹操滅了袁紹,必來取我荊州,趙雲說得對,不如把劉備收留下,助我一臂之力,共守荊州。再說,劉備是我同宗兄弟,如若不留,豈不惹人恥笑,壞了我的名聲!
劉表拿定主意,瞪了蔡瑁一眼說:“你不必多言,還不退下!”蔡瑁憤憤不平,又不敢多言,隻好退下。
劉表一拱手:“子龍將軍、公祐先生,我立即出城迎接玄德賢弟進城。”
這樣,公元201年,劉備奔荊州而來,暫時依附於劉表。劉表為劉備補充了兵馬糧草,令其屯駐新野。新野屬於南陽郡,前沿陣地就是曹操的豫州門戶。這裏還是一個很有名氣的地方。光武帝劉秀曾在新野躲避災禍,生活了很長時間。那個曆史上相傳非常漂亮、賢淑的女子陰麗華也出生在這裏,劉秀迎娶了陰麗華,被立為太後。後世說“做官就做執金吾,娶妻就娶陰麗華”,有這樣曆史淵源,漢室後裔劉備來到這裏,一定會大受歡迎的。
漢代荊州,地跨大江南北,幅員遼闊,經濟文化比較發達,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荊州治所初為漢壽縣,後劉表移治襄陽,東晉時期才移治江陵。荊州牧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山東微山縣北),姿貌溫偉,少時知名於世。黨錮之禍時,劉表在朝為官,與七位賢士同號為“八俊”。公元190年,荊州刺史王睿被孫堅所殺,劉表繼任。劉表單騎人荊州後,結好荊州豪族蒯氏、蔡瑁等人。劉表治荊州,有一點劉虞、陶謙之風。劉表之前,荊州政局混亂,盜匪盛行,豪強稱霸。劉表接受蒯良、蒯越兄弟建議,以仁義治平,以權謀治亂,他兵集眾附,南據江陵,北守襄陽,善於理政,廣納豪傑,經過十幾年苦心經營,荊州沃野千裏,士民殷富,萬裏肅清,群民悅服。劉表又開經立學,愛民養士,遠交揚州袁紹,近結南陽張繡,荊州“南收零、桂,北據汗川,地方數千裏,帶甲十餘萬”。劉表從容自保,稱雄荊江,在荊州營造了一個相對中原來說比較穩定的割據勢力。許多士民都逃離戰火不斷的中原,而選擇前往荊州避難,其中有著名的諸葛亮、司馬徽、石廣元和徐庶等。不料江東孫堅聽袁術調遣,攻打劉表,被流矢所殺,從而結怨江東;後袁紹指派劉表合擊曹操,劉表沒有出兵,雖靜觀時變,仍為曹操嫉恨。劉表為人性多疑忌,而無四方之誌,隻想坐保江漢之間,求得平安無事;更寵溺後妻蔡氏,使妻族蔡瑁等忤逆其誌,一時間荊州人心不穩,政局混亂。
趙雲一席話,理直氣壯,壓住了蔡瑁的氣焰。可蔡瑁的話確實讓劉表多了一層疑慮,他心說,劉備確實是個梟雄,來到荊州是福是禍確實很難預定。但若依了蔡瑁,捉住劉備獻給曹操,難道曹操就不取荊州了嗎?劉表聽了趙雲一席活,又覺得有道理。他心中盤算,曹操滅了袁紹,必來取我荊州,趙雲說得對,不如把劉備收留下,助我一臂之力,共守荊州。再說,劉備是我同宗兄弟,如若不留,豈不惹人恥笑,壞了我的名聲!
劉表拿定主意,瞪了蔡瑁一眼說:“你不必多言,還不退下!”蔡瑁憤憤不平,又不敢多言,隻好退下。
劉表一拱手:“子龍將軍、公祐先生,我立即出城迎接玄德賢弟進城。”
這樣,公元201年,劉備奔荊州而來,暫時依附於劉表。劉表為劉備補充了兵馬糧草,令其屯駐新野。新野屬於南陽郡,前沿陣地就是曹操的豫州門戶。這裏還是一個很有名氣的地方。光武帝劉秀曾在新野躲避災禍,生活了很長時間。那個曆史上相傳非常漂亮、賢淑的女子陰麗華也出生在這裏,劉秀迎娶了陰麗華,被立為太後。後世說“做官就做執金吾,娶妻就娶陰麗華”,有這樣曆史淵源,漢室後裔劉備來到這裏,一定會大受歡迎的。
漢代荊州,地跨大江南北,幅員遼闊,經濟文化比較發達,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荊州治所初為漢壽縣,後劉表移治襄陽,東晉時期才移治江陵。荊州牧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山東微山縣北),姿貌溫偉,少時知名於世。黨錮之禍時,劉表在朝為官,與七位賢士同號為“八俊”。公元190年,荊州刺史王睿被孫堅所殺,劉表繼任。劉表單騎人荊州後,結好荊州豪族蒯氏、蔡瑁等人。劉表治荊州,有一點劉虞、陶謙之風。劉表之前,荊州政局混亂,盜匪盛行,豪強稱霸。劉表接受蒯良、蒯越兄弟建議,以仁義治平,以權謀治亂,他兵集眾附,南據江陵,北守襄陽,善於理政,廣納豪傑,經過十幾年苦心經營,荊州沃野千裏,士民殷富,萬裏肅清,群民悅服。劉表又開經立學,愛民養士,遠交揚州袁紹,近結南陽張繡,荊州“南收零、桂,北據汗川,地方數千裏,帶甲十餘萬”。劉表從容自保,稱雄荊江,在荊州營造了一個相對中原來說比較穩定的割據勢力。許多士民都逃離戰火不斷的中原,而選擇前往荊州避難,其中有著名的諸葛亮、司馬徽、石廣元和徐庶等。不料江東孫堅聽袁術調遣,攻打劉表,被流矢所殺,從而結怨江東;後袁紹指派劉表合擊曹操,劉表沒有出兵,雖靜觀時變,仍為曹操嫉恨。劉表為人性多疑忌,而無四方之誌,隻想坐保江漢之間,求得平安無事;更寵溺後妻蔡氏,使妻族蔡瑁等忤逆其誌,一時間荊州人心不穩,政局混亂。
曹操在黎陽征討袁譚、袁尚之時,謀士郭嘉曾獻計於曹操,《三國誌˙郭嘉傳》記載:“不如南向荊州若征劉表者,以待其(袁氏兄弟)變;變而後擊之,可一舉而定也”。郭嘉計在南征劉表,用緩兵之計,以待袁氏兄弟內亂,再出兵平定幽冀二州。曹操從郭嘉之計,於公元202年秋,命賈羽為太守,守黎陽;曹洪引兵守官渡,曹操差夏侯惇、於禁為先鋒,引軍向荊州進兵。因為本意是造成南征假象,離間袁氏兄弟,從而趁火打劫消滅之,因此曹操沒有隨軍親征荊州。《三國誌˙先主傳》記載: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禦之。使拒夏侯惇、於禁等於博望。劉備在荊州力量逐漸壯大,劉表懷疑劉備的用心,於是暗中對劉備設防。曹兵攻打荊州,劉表則讓劉備在博望抵禦曹軍。此記載正是博望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