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3年5月,漢獻帝被迫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之身。古代錫通“賜”字,九錫是皇帝賜給大臣的榮譽物品,《禮記》記載,九種特賜用物分別是:車馬、衣服、樂、朱戶、納陛、虎賁、斧鉞、弓矢、鬯。所謂“九錫”,王莽,曹操,司馬昭以及後來的開國皇帝都接受過,於是乎“九錫”成了篡逆的代名詞。《三國誌˙蜀書˙李嚴傳》注引《諸葛亮集》雲嚴與亮書,勸亮宜受九錫,進爵稱王”。諸葛亮回答:“今討賊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寵齊、晉,坐自貴大,非其義也。若滅魏斬睿,帝還故居,與諸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不少功臣拒受九錫以避嫌,譬如李嚴曾向諸葛亮試探勸進受九錫,諸葛亮回答要滅晉之後再接受。曹操加九錫、晉爵魏公,顯然是有野心的。荀或背棄袁紹而投奔曹操,被曹操譽為有“巍巍之勳”,二十年間為曹操統一天下不遺餘力,其兄弟子侄皆仕曹氏,又與曹操結為兒女親家。曹操加九錫之時,荀或卻站出來堅決反對。荀或認為:丞相本興義兵,匡扶漢室,當秉忠貞之誌,守謙退之節,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荀或離世,不管是後世記載的死於“憂”,還是死於“藥”,明清之際的王夫之解釋為荀或“天良未泯”,說明對於懷抱匡扶之誌的士人而言,脫離不開“本於忠義之誠”,最終是要“歸成於正統”的。曹操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不僅篡逆大漢天下,而且殺害了反對派孔融、荀或以及許攸等朝中重臣,後人稱之為奸雄,恐怕這是原因之一。
曹操身加九錫之後,從謀士賈詡之計,於公元215年3月,以夏侯淵、張郃為先鋒,起兵西征,攻取漢中張魯,計劃以得勝之兵攻取蜀地。謀士賈詡是繼荀或之後,曹操帳下的重要謀士,曾事西涼董卓,後事南陽張繡,閱曆繁複,身懷奇謀。曹操並張繡,敗馬超,得漢中,立太子,賈詡都功不可沒。
漢中屬於益州東北的一個邊郡,秦嶺北立,巴山南臥,中部是漢江滋潤的美麗而富饒的漢中盆地。漢高祖劉邦屯兵漢中,“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取三秦而定天下。三國時期,漢中“棧閣北來連隴蜀,漢川東去控荊吳”,成為魏國滅蜀並吳的軍事目標,又是劉備北伐曹魏的軍事基地,漢中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從關中進人漢中,由秦嶺做屏障,地勢險峻,易守難攻。因此曹操西征用時一年多,首先鎮壓了武都郡少數民族氐族部落反抗,然後經過幾次大戰,擊敗了張魯弟弟張衛和大將楊昂、楊任在陽平關的抵抗。曹操攻取漢中,收降大將龐德,進人南鄭城,繳獲了張魯府庫中的全部金銀珠寶。至十一月,張魯自巴中帶領其餘將士全部投降。曹操西征張魯,路過褒斜棧道石門,見水流湍急,像連綿的滾動的雪球,於是在路邊石頭上,刻上“袞雪”二字。此石現存於漢中博物館。
公元213年5月,漢獻帝被迫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之身。古代錫通“賜”字,九錫是皇帝賜給大臣的榮譽物品,《禮記》記載,九種特賜用物分別是:車馬、衣服、樂、朱戶、納陛、虎賁、斧鉞、弓矢、鬯。所謂“九錫”,王莽,曹操,司馬昭以及後來的開國皇帝都接受過,於是乎“九錫”成了篡逆的代名詞。《三國誌˙蜀書˙李嚴傳》注引《諸葛亮集》雲嚴與亮書,勸亮宜受九錫,進爵稱王”。諸葛亮回答:“今討賊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寵齊、晉,坐自貴大,非其義也。若滅魏斬睿,帝還故居,與諸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不少功臣拒受九錫以避嫌,譬如李嚴曾向諸葛亮試探勸進受九錫,諸葛亮回答要滅晉之後再接受。曹操加九錫、晉爵魏公,顯然是有野心的。荀或背棄袁紹而投奔曹操,被曹操譽為有“巍巍之勳”,二十年間為曹操統一天下不遺餘力,其兄弟子侄皆仕曹氏,又與曹操結為兒女親家。曹操加九錫之時,荀或卻站出來堅決反對。荀或認為:丞相本興義兵,匡扶漢室,當秉忠貞之誌,守謙退之節,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荀或離世,不管是後世記載的死於“憂”,還是死於“藥”,明清之際的王夫之解釋為荀或“天良未泯”,說明對於懷抱匡扶之誌的士人而言,脫離不開“本於忠義之誠”,最終是要“歸成於正統”的。曹操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不僅篡逆大漢天下,而且殺害了反對派孔融、荀或以及許攸等朝中重臣,後人稱之為奸雄,恐怕這是原因之一。
曹操身加九錫之後,從謀士賈詡之計,於公元215年3月,以夏侯淵、張郃為先鋒,起兵西征,攻取漢中張魯,計劃以得勝之兵攻取蜀地。謀士賈詡是繼荀或之後,曹操帳下的重要謀士,曾事西涼董卓,後事南陽張繡,閱曆繁複,身懷奇謀。曹操並張繡,敗馬超,得漢中,立太子,賈詡都功不可沒。
漢中屬於益州東北的一個邊郡,秦嶺北立,巴山南臥,中部是漢江滋潤的美麗而富饒的漢中盆地。漢高祖劉邦屯兵漢中,“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取三秦而定天下。三國時期,漢中“棧閣北來連隴蜀,漢川東去控荊吳”,成為魏國滅蜀並吳的軍事目標,又是劉備北伐曹魏的軍事基地,漢中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從關中進人漢中,由秦嶺做屏障,地勢險峻,易守難攻。因此曹操西征用時一年多,首先鎮壓了武都郡少數民族氐族部落反抗,然後經過幾次大戰,擊敗了張魯弟弟張衛和大將楊昂、楊任在陽平關的抵抗。曹操攻取漢中,收降大將龐德,進人南鄭城,繳獲了張魯府庫中的全部金銀珠寶。至十一月,張魯自巴中帶領其餘將士全部投降。曹操西征張魯,路過褒斜棧道石門,見水流湍急,像連綿的滾動的雪球,於是在路邊石頭上,刻上“袞雪”二字。此石現存於漢中博物館。
曹操占領漢中給予剛剛占據益州的劉備集團很大的壓力。《三國誌˙魏誌˙賈詡傳》說:“魏武後克平張魯,蜀中一日數十驚,劉備雖斬之不能止”。當時謀士司馬懿也向曹操獻計說“劉備以詐力虜劉璋,郡人未附……今克漢中益州震動,進兵臨之勢,必然瓦解。聖人不能違時,亦不能失時也。”司馬懿主張得隴望蜀,立刻向四川進軍。可能是由於多方麵的顧忌,曹操並沒有采納立即進軍西川的建議。但是,曹操為防止漢中的丟失,一方麵將漢中的百姓遷徙到中原地區,另一方麵,曹操封夏侯淵為征西將軍,守定軍山隘口,張郃為蕩寇將軍,守蒙頭岩隘口,一起留守漢中。《資治通鑒》中講“襲綏懷開導,百姓自樂出徙洛、鄴者八萬餘口”就是指此事。後人分析曹操得隴不望蜀,未能乘勝攻取益州,其實是曹操不得已而為之。曹操九錫在身,關內反對之聲四起,東南又有孫權在合淝用兵,曹操無分身之術,加之以蜀道天險無法預料勝敗,所以曹操隻好退兵,領漢中大軍回師救援合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