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查考莊子的籍貫、生卒年代
與《老子》相比,《莊子》的作者問題不算複雜,但仍有一些具體的問題沒有明確的答案,如莊子的籍貫、居住地、生卒年代等。一般認為,《莊子》不是一人一時之書,主要作者是莊周,有些篇章的作者是“莊子的門徒”或“後期莊學的主要人物”。據《莊子·列禦寇》“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一段,可見後人所謂的“莊子門徒”或“後期莊學”並非子虛烏有,而是事實。但仍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莊子》文本中沒有具體明確地提及莊子的弟子(包括數量、姓名、師徒關係等),也沒有提及把《莊子》結集成書的具體人物,更沒有明言哪些篇章不是莊子所作;二是司馬遷雖然沒有明言“《莊子》乃莊周之作”、“莊周是否有門徒”,但沒有否定,也沒有提到有哪些門徒參與《莊子》的結集。從這些事實來看,我們沒有足夠的理由可以推證《莊子》有多個作者,甚至連“《莊子》的主要作者是莊周”也得不到有力的推證。對此,我們隻能作出兩種假設:一是莊周本人“著書十餘萬言”傳世,並名為《莊子》(此書名更有可能是後人添加的),在流傳的過程中又被傳抄者增刪;二是莊周沒有著書,隻留下一些言論語錄,其門徒在此語錄的基礎上改編成書,並流傳後世。根據對現存《莊子》文本的考察,結合《荀子》和《史記》的說法,可推證第一種假設相對比較符合事實。所以,把《莊子》的著作權歸屬莊周,應該是不違背史實的,即使其中有些篇章不是莊周所作。當然,我們還是必須追問:如果《莊子》中大半部分篇章是他人偽作,或者說隻有少數幾篇是莊周所作,那麼該書的著作權還能歸屬莊周嗎?這個問題是否值得探討,留待後文再論。在此,我們先來進一步了解莊周其人的研究情況。在《莊子》的研究中,不少學者對莊子的籍貫、生卒年代等問題進行探討,試圖解決司馬遷留下的疑問。對此,以下擬分別加以述評。
一、籍貫問題難以定論
司馬遷說他是“蒙人”,不知此“蒙”是指國名還是地名。後世學者卻逐漸認為是“宋國”之“蒙”,也有認為是屬於“魏國”或“楚國”。由於曆代疆界的變換不定,使“蒙”的確切地址變得朦朧不清。近現代以來主要有幾種說法(以下引論先後大致按時間順序):
馮友蘭:蒙為宋地,莊子為宋人(胡道靜主編:《十家論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2頁。)。宋國蒙(今山東曹縣,一說今河南商丘縣)人(同上書,第45頁。)。
呂振羽:蒙(今河南歸德)人也。後人曾稱他為宋人,又有稱為魏人者。實則蒙地原屬宋,後宋為魏所滅,即屬魏(同上書,第84頁。)。
第一節查考莊子的籍貫、生卒年代
與《老子》相比,《莊子》的作者問題不算複雜,但仍有一些具體的問題沒有明確的答案,如莊子的籍貫、居住地、生卒年代等。一般認為,《莊子》不是一人一時之書,主要作者是莊周,有些篇章的作者是“莊子的門徒”或“後期莊學的主要人物”。據《莊子·列禦寇》“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一段,可見後人所謂的“莊子門徒”或“後期莊學”並非子虛烏有,而是事實。但仍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莊子》文本中沒有具體明確地提及莊子的弟子(包括數量、姓名、師徒關係等),也沒有提及把《莊子》結集成書的具體人物,更沒有明言哪些篇章不是莊子所作;二是司馬遷雖然沒有明言“《莊子》乃莊周之作”、“莊周是否有門徒”,但沒有否定,也沒有提到有哪些門徒參與《莊子》的結集。從這些事實來看,我們沒有足夠的理由可以推證《莊子》有多個作者,甚至連“《莊子》的主要作者是莊周”也得不到有力的推證。對此,我們隻能作出兩種假設:一是莊周本人“著書十餘萬言”傳世,並名為《莊子》(此書名更有可能是後人添加的),在流傳的過程中又被傳抄者增刪;二是莊周沒有著書,隻留下一些言論語錄,其門徒在此語錄的基礎上改編成書,並流傳後世。根據對現存《莊子》文本的考察,結合《荀子》和《史記》的說法,可推證第一種假設相對比較符合事實。所以,把《莊子》的著作權歸屬莊周,應該是不違背史實的,即使其中有些篇章不是莊周所作。當然,我們還是必須追問:如果《莊子》中大半部分篇章是他人偽作,或者說隻有少數幾篇是莊周所作,那麼該書的著作權還能歸屬莊周嗎?這個問題是否值得探討,留待後文再論。在此,我們先來進一步了解莊周其人的研究情況。在《莊子》的研究中,不少學者對莊子的籍貫、生卒年代等問題進行探討,試圖解決司馬遷留下的疑問。對此,以下擬分別加以述評。
一、籍貫問題難以定論
司馬遷說他是“蒙人”,不知此“蒙”是指國名還是地名。後世學者卻逐漸認為是“宋國”之“蒙”,也有認為是屬於“魏國”或“楚國”。由於曆代疆界的變換不定,使“蒙”的確切地址變得朦朧不清。近現代以來主要有幾種說法(以下引論先後大致按時間順序):
馮友蘭:蒙為宋地,莊子為宋人(胡道靜主編:《十家論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2頁。)。宋國蒙(今山東曹縣,一說今河南商丘縣)人(同上書,第45頁。)。
呂振羽:蒙(今河南歸德)人也。後人曾稱他為宋人,又有稱為魏人者。實則蒙地原屬宋,後宋為魏所滅,即屬魏(同上書,第84頁。)。
郭沫若:莊子是宋人(同上書,第106頁。)。
侯外廬:據《史記》說,是蒙人。劉向《別錄》中說“宋之蒙人”,蒙當為原來宋國的地方。莊子做過蒙之漆園吏,後來這地方被楚國所吞並(同上書,第133頁。)。
任繼愈:蒙人(河南安徽交界)(同上書,第197頁。)。宋國蒙(今河南商丘)人(一說為山東曹縣,不可信)(同上書,第224頁。)。
李泰棻:莊子是宋國蒙人,出現宋人或楚人之說的原因是“宋亡以後梁楚與齊爭其地,蒙或入楚,楚置為縣”(《太平寰宇誌》中有“楚有蒙縣,俗謂之小蒙城也,莊周之本邑”的記載)(同上書,第258頁。)。
陳鼓應:莊子是宋國蒙人(同上書,第400頁。)。
白壽彝:宋國蒙(今河南商丘縣東北)人(白壽彝總主編,徐喜辰、斯維至、楊釗主編:《中國通史:第三卷·上古時代(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2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