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也談莊子其人其書(3 / 3)

第二節與《莊子》思想相關的問題

從《莊子》的文本來看,與《老子》以“道”為中心的學說有密切的聯係。但是,這並不能完全證明莊周的學術思想淵源於道家學派。今本《莊子》由內、外、雜三篇組成,而多數學者卻認為隻有內篇是莊周本人的作品,以致懷疑《莊子》中有不少篇章是後人的偽作。更有爭議的是,近現代以來研究《莊子》的學者紛紛對該文本的思想提出自己的看法。因此,對於現在的人來說,要理解《莊子》的思想,還必須進一步了解其研究的主要情況,才能找到解讀文本的突破口。

一、莊周的學術淵源

一般認為,莊周是戰國中期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但是,對莊周學術思想的淵源,實際上至今為止仍無法確知。據《史記·老莊申韓列傳》稱,“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盜蹠》、《胠篋》,以詆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由此似乎可推證莊周與老子的學術思想有密切的關係。從《莊子》所反映的思想來看,把莊周的思想歸入道家學派應該是切合實際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莊子的學術思想僅僅來源於道家而已。由於曆史文獻中沒有具體提到莊周的求學經曆,所以很難考證他的學術淵源問題。盡管如此,曆代以來還是有不少學者試圖解決這個問題。李泰棻在《莊周的學術淵源》一文中比較詳細地總結了曆代學者對該問題的看法,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莊周的學術思想是“尊崇道家”、“批判儒家”、“否定百家”。他說:

韓愈據《田子方》篇為說,疑周係儒家,出於子夏之門。姚鼐附和其說(見《莊子章義·序》),章實齋亦同(《文史通義·經解》)。章太炎疑係顏氏之儒,郭沫若附和其說(見《十批判書》一八七頁)。按莊子之學,與儒學是有關係的,但韓愈僅據《田子方》篇的孤證,不足為據。所以章太炎駁之曰:“昔唐人(指韓愈)言莊周之學本田子方,推其根於子夏;近世章學誠亦取之。以《莊子》稱田子方,則謂子方是莊子師;然其《讓王》亦舉曾參、原憲;其他若《則陽》、《徐無鬼》、《庚桑楚》,各在篇目,將一一是莊子師耶?”(章氏叢書·別錄)

章氏辯其非出於子夏之門之說固是,但認為莊周係顏氏之儒者更非。我認為他並不是顏氏之儒。……可以看出:對於道家是尊崇的;對於儒家,除次於道家外,別無評語;而對其他,特別是名法各家,則仍以“辯士一曲”目之。其實莊學固本於老,參於儒,然各家之學,對它也有一定的影響;一筆抹殺,殊非公允也。(胡道靜主編:《十家論莊》,第262—272頁。)

在李泰棻看來,莊周雖與儒家思想有所關聯,但並非出自儒門,而是“固本於老”。從論證過程來看,李氏反對章太炎的看法,並沒有找到可靠的史料依據,主要依據是以為莊周與顏回在人生觀上有明顯差異。如此考證,實際上也是不足為據。從結論上看,李氏的看法總體上還是基於《史記》的,雖然有一定道理,但也未必就切合實際。筆者卻從《莊子》中發現,研究這個問題既不能脫離又不能拘泥於《莊子》文本,還應該多角度地加以思考。值得我們追問的是,為什麼包括《莊子》在內的早期傳世文獻都沒有提到莊周的師承淵源或師門情況?對此,我們可以先作一些假設性的回答:其一,莊周的老師(可能不止一個),在當時是普通的知識分子,不是某一學派的主要傳人(或不從屬於某學派)。以《莊子》而論,這一假設應該是比較合理的。因為,莊周的老師如果是當時的名家,那麼至少也應該在《莊子》或相關的文獻中有所提及,而事實上卻沒有。其二,莊周從小就轉益多師(且都不是名家),因博學多家,又悟性超凡,而自成一家。這樣的假設可以《史記》參證,而以《莊子》為主要依據。《莊子》一書中,彙集了上古時代至戰國中期許多賢聖的思想語錄,尤以老子、孔子、莊周等人的話語為多;雖然有不少篇章是站在老子道家的思想立場上,批判了自堯、舜至周、孔等聖人所主張的仁義禮智之學,但從總體上看對孔子晚期的思想還是有所肯定的,即並非徹底否定和拋棄儒家的思想,對老子的思想也並非是全盤接受,而是與之有所區別,這在《天下》篇中表現得特別突出。我們還可以發現,《莊子》中的莊周始終沒有表露自己是老子學派的傳人,或是所學本於《老子》;也沒有直接指責孔子的過錯(對墨家和名家的指責是很明顯的,對仁義的批判也是很直接的,但對孔子、顏回等儒家代表人物的態度卻是比較溫和的)。這一現象告訴我們:莊周對當時百家思想的評判,並不是囿於學派的偏見,而是力圖實事求是地作客觀公正的評價,是有主見和創見的。如此說來,可以進一步發現:《莊子》中之所以出現了大量與老子之“道”相關的言論作為莊周思想的載體,乃是因為這些思想比較接近莊周的評判標準。換言之,在莊周看來,諸子百家的思想雖然都是有偏頗的,但還是有優劣之分的,相比較而言老子的思想是最好的,孔子的思想次之,墨家、名家等的思想是明顯錯誤的;而他的思想是最能與“道”契合的——“不離於宗”、“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不譴是非”(《天下》),能涵蓋各家思想之優而無劣,所以他自詡為“天人”,而以老子為“真人”,把孔子看作是“聖人”,把其他人說是“君子”而已。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莊周的學術淵源的確是“無所不窺”,但並非“本於老子”,而是在很大程度上肯定老子而已。由於曆史的隱蔽,我們沒有理由把莊周的師承直接與道家或儒家學派相聯係,但把他的思想歸屬道家學派雖然不盡切合實際,但大體上還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