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8年4月,後漢朝廷派出3路平叛大軍。郭從義領侍衛軍討趙思綰,討平後即以郭為新的永興節度使;而新任鳳翔節度使趙暉為能去駐地上任,也必須先消滅王景崇的叛軍。麵對三叛之首的李守貞,劉承祐派出了73歲的老將白文珂。這卻不僅要讓人興起‘尚能飯否’的疑問,白老將不得不將軍權全部交給監軍王峻。於是從夏四月到秋八月,長安城內的趙思綰登上城樓,幾乎每天都會看到一樣的景象:討伐自己的郭從義與趕去討伐李守貞的王峻這水火不容的兩人在自己城下互相對罵。而趕去討伐王景崇的趙暉也駐軍在自己城下,他每天的事情就是給小皇帝寫奏折:王景崇是個叛亂分子,請皇帝正式下詔誅之!
三處叛鎮和三路平叛大軍整整磨蹭了四個月,一個好消息都沒傳來。終於朝中有人坐不住了。8月6日,四大托孤重臣之一的郭威領命出征,三路大軍皆受郭威節度!於是就有了上一幕的郭威鄴都招兵。這時有人勸郭威先易後難,先平長安趙、鳳翔王兩路,遭到振國節度使扈從珂的反對:三叛連橫,推李守貞為主。自應先主後次。若舍近攻遠,則前有王趙,後有守貞,此乃危道。郭威聽從此議,親率大軍來到河中府城下(此時我們的主角趙匡胤估計還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卒),將李守貞團團圍困。並敕令趙暉盡快進軍鳳翔。
3人之中,最先支持不下去的是趙思綰,此時的長安城經過安史之亂以來的數次大劫,早已不是漢唐時代的那個萬國都會了。吃盡了糧食,趙思綰開始吃起了人肉,且此君好食人肝人膽,常對人道“吞千枚人膽,則膽無敵矣”,無從查證他是否真的吞食了千枚人膽,但949年7月3日,這三叛之中第一個叛亂的軍閥也第一個投降了。郭從義在給郭威老大寫了一封密信,得到默許後,於11日果斷下了黑手,結束了這吃人惡魔的罪惡一生。
7月21日,李守貞在與郭威大軍整整相持了一年多之後,終於以全家**的方式宣告了自己的失敗。而在李守貞的家庭成員中有這樣一位:她是當年聲名顯赫的李克用第九太保李(符)存審的孫女,李守貞之子李崇訓的妻子。曾有相士說此女當貴為天下之母。估計李守貞的不臣之心就是在那時萌發的:我的媳婦將來都能母儀天下,那我還用說嗎?李守貞犯了當年楚漢相爭時魏豹一樣的毛病:一個聽說自己的老婆將來能做太後,就起了反叛漢高祖的心;另一個聽說自己的媳婦將來能做皇後,就起了與未來後周太祖對抗的意。隻不過兩位,你們有沒有再問問相士們:這個太後的皇帝兒子是和誰生的?那個皇後的皇帝老公是誰?最後,這位符小姐躲過了自己丈夫的刀劍與公公的大火,並且對著衝入城中的亂兵大聲叱道“吾父與郭公為結義兄弟,爾等豈能無禮”(有關符家三姐妹以及她們的爹,不輸於‘天下第一嶽父獨孤信’的符彥卿的故事,本書將還有專篇論述)
12月,鳳翔的王景崇也步了李守貞的後塵,在苦等後蜀與南唐的援軍不果後無奈**。
7月,李守貞被平定,8月27日,郭威凱旋回到大梁。9月,準備論功行賞的小皇帝卻怎麼也沒想到郭威竟高風亮節到財寶、官位、特權……什麼都不想要。不但如此,他還提出所有大臣應該排排座,分糖果。如京城治安總管史弘肇致力維護穩定安寧,三司使王章努力運轉政府財政,樞密使楊邠更被郭威第一個點名表揚,所謂“運籌建畫,出於廟堂;發兵饋糧,資於藩鎮;暴露戰鬥,在於將士;而功獨歸臣,臣何以堪”於是9月5日,在郭威的要求下,漢隱帝遍賞群臣。大家吃好喝好玩好拿好。甚至連遠在鳳翔前線平叛的趙暉也有加賞。而趙弘殷老將軍也在禁軍中重新上崗,被編在趙暉部下,參與平叛。在這種普天同慶的氣氛中,有兩個人的心理卻悄悄發生了變化。第一個便是19歲的小皇帝,看著底下的大臣簇擁著郭威歡呼,劉承祐不禁要想:這賞是我發的,旨是朕下的。可是各位:你們怎麼隻記得郭威的好,而忘了謝主隆恩呢?第二個便是四大托孤重臣中唯一沒被郭威點名表揚的宰相蘇逢吉。不過說實話,這的確也怪不得郭威。因為要表揚一個屍位素餐,隻知撈錢的人,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然最後,劉承祐還是給了蘇逢吉他要的小紅花。但是君臣、文武之間的矛盾就此種下了。這一幕‘卻賞分功’也是23歲的趙匡胤人生中學到的第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