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22日,柴榮親自到壽州城下。23日,柴榮征發淮河北岸丁夫數十萬日夜攻城。然而麵對劉仁瞻守禦的壽州城,攻城兵馬縱使百萬又有何用?這時,唐兵又有援軍到了,在壽州的下遊塗山,唐兵又聚起了數萬援軍。26日,柴榮命趙匡胤前去。趙匡胤燒營偽遁,設下埋伏。渦口一戰大勝,陣斬何延錫,奪得戰船50餘艘。這是太祖皇帝第一次單獨領軍出征。他立了大功,一舉解除了壽州城下遊的威脅。
見到壽州城久攻不下,柴榮不得不另想他法。圍城打援?很好!看來你南唐兵還真不少啊!左一路援兵右一路援兵的,那我就以壽州城為誘餌,等李璟你一路路差遣援兵來救。將你唐兵消耗殆盡之後,我再與劉仁瞻見真章!
渦口之戰就是一次,趙匡胤已勝了。2月5日盛唐鎮,司超又殺敗了三千多唐兵,高弼被擒,獲戰艦40餘艘。柴榮大喜,命李重進圍定壽州城。王逵進軍鄂州,韓令坤、趙弘殷(趙匡胤之父)、白延遇、趙晁進軍揚州,武行德進攻濠州。當然,柴榮知道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在哪?滁州清流關!皇甫暉、姚鳳的那3萬大軍!派誰去?趙匡胤繼高平之戰後第二大功——滁州大捷就此上演!
然而趙匡胤渦口大勝之餘,未免也有點輕敵。他甚至不知在哪弄到一套又一套花裏胡哨的行頭,一會穿上這件問大家:這套怎樣?我穿著帥嗎?一會又換上另一套再向全軍展示——這套怎樣?我還是覺得這套好…更離譜的是他居然又變戲法似的拿出一套更花裏胡哨的行頭來裝飾他的戰馬!終於有下屬看不下去了“將軍你太招眼了。小心被南唐人認出來。給你一箭”趙匡胤不屑的撇撇嘴“我正是要給南唐人一機會,讓他們從此知道我是誰”
倒!全軍表示鬱悶。什麼都不用說了,跟著這樣的長官,真是怎麼死的都不知道。果然趙匡胤一是大意,二是不熟悉清流關地型,被皇甫暉在清流關打了伏擊,損兵千餘。而皇甫暉一擊得手,天險清流關也不守了,學劉仁贍,龜縮到滁州城內。壽州城數萬人能敵柴榮十萬精兵。這滁州城有兵十萬,趙匡胤隻有二萬精兵,如何攻得下來?正當趙匡胤一愁莫展之際,一個人的到來打破了僵局,未來大宋的開國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奇才這會在幹什麼?在滁州城外一小村落裏教書。據說趙匡胤和蜀先主劉備一樣,有個一訪茅屋請賢才的故事,請的就是這位趙普。諸葛亮給了劉備隆中對,那趙普給了趙匡胤什麼呢?一條奇計:我知道關下有小路,鮮有人行。唐兵也不知道。卻是這條路可繞山而行,直達滁州城外。到時可攻其不備,殺進城去。隻不過這段記載出自宋人王銍《默記》,主要收錄的是北宋八卦新聞。而《資治通鑒》明確記載趙普是永興軍節度使劉詞病終的遺表上推薦的。在趙匡胤攻下滁州後,由範質推薦來到滁州做官,從而與趙匡胤風雲際會的。且趙普是幽州人,怎可能對千裏之外的滁州一條旁門左道了如指掌呢?很可能滁州城外是有那麼一老學究給趙匡胤帶了路,攻下了滁州城。而日後大名鼎鼎的趙普在投靠趙匡胤前竟乏事可書。沒辦法,委屈你了,老同誌。暫借你豐功偉績一用,造出了這麼一段明君訪名相的故事。
好了,管他誰領路,能到目的地就行。滁州城果然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陷落了。皇甫暉大驚,領兵前來迎敵,正與趙匡胤相遇狹巷。
暉“想不到你們這麼快!敢問將軍大名”胤“趙匡胤”暉“聞名久矣。今天一見,果然光鮮奪目啊”胤“將軍是說我這身衣服吧”暉點頭“將軍果然夠膽色”胤“皇甫將軍當年在貝州北抗契丹,其英雄氣概才是我們後輩典範”暉黯然“當年之勇提來何用?後來我們還是讓契丹人占了燕雲,所以我才來到了這裏”胤勸“這又怎是將軍的錯?石氏無能,賣國求榮。眼下我大周皇帝內除弊政,外掃強敵。將軍何不歸順?說不定他日還可重回北疆,收複失地”皇甫暉眼裏閃過絲亮光,但隨即暗淡下去“我已不忠過一次,不想再做第二次了。今日你我各為其主。請趙將軍稍等片刻,容我整隊而戰”太祖皇帝笑允。之後雙方對陣,趙匡胤單騎衝入,大呼“我隻取皇甫暉,他人非我敵也”皇甫暉、姚鳳二人同時被擒,滁州遂克。皇甫暉徹底服了。後來趙匡胤把他獻給了柴榮。他對柴榮是這樣說的“我當年與契丹打仗,未曾見過如此精兵,如此勇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