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大捷篇(2 / 2)

不說宋太祖後來的雄才大略,隻說這時的驍勇絕倫。這也是一刀一槍掙來的功名,絕不像後來民國老憤青梁啟超所說——宋藝祖之有天下,實創前史未有之局。以區區一殿前都點檢,未有赫赫之功,亦未敢久蓄不臣異誌。陳橋之變,醉臥未起,黃袍己加。奪國於孤兒寡婦手中,日未旰而事己畢…

但非有赫赫之軍功,怎得軍人如此之擁戴?隨便喝醉就有黃袍加身,你梁啟超怎不醉一個我瞧瞧?世人皆曰宋為積弱無勇之國。但至少在開國之祖趙匡胤身上,絕不缺乏勇氣與戰鬥力!

滁州大捷與高平之戰並稱,對趙匡胤有著極為特殊的意義。宋仁宗皇祐5年(1053)10月,當時的滁州通判王靖在得到朝廷旨意後,在當地修建了一座端命殿。端命者,趙匡胤應天順人,啟運立極。功業自此而成,王業自此而始。同時滁州城也是趙匡胤與趙普風雲際會之地。但趙宋史官們在極力頌揚太祖功德的時候,又都在極力回避著另一件也在滁州,也在這時發生的事情。那是趙匡胤畢生大恨,讓他永遠都無法原諒自己。直到生命結束的那一年,他還要回到出生地洛陽,撲倒在自己父親墳前,深深地懺悔:父親,原諒我…

事情發生在一個深夜。一支周軍來到剛剛劇戰易主的滁州城外:趙將軍,馬上開城。你的父親到了…

趙匡胤馬上披衣而起,見到了城下那位老將。自己21歲離家出走,已整整9年。無日無刻不在牽掛這位老父親。父親本跟著韓令坤去攻打揚州,半路上突然發病,隻得返回調養。聽到趙匡胤奪得滁州的消息,老父親是特意繞道來看他的!

趙匡胤何嚐不想迎父親入城,父子團聚?但他現在不僅僅是父親的兒子,更是皇帝陛下選派的滁州守將——父子雖至親,但城門關閉乃王事。兒不敢奉命!

就這樣,身染重病的趙弘殷被親生兒子關在城外整整一夜。第二天清晨,滿心歉疚的趙匡胤親自把父親迎進城去。但趙弘殷病情更沉重了,再也趕不得路,隻能留在滁州靜養。偏偏這時,柴榮又命趙匡胤火速趕往揚州,督戰韓令坤部!

君命難違,可父親病成這樣,自己怎能一走了之?且說到底,父親之所以病重,自己有脫不掉的幹係。這時趙普平靜的站了出來“將軍,令尊交給我。你放心走吧”

趙匡胤深深拜謝了趙普,火速啟程趕赴揚州。之後,趙普盡心服侍趙弘殷,直到柴榮一征結束,趙普又親自護送趙弘殷回開封。但一生勞碌征戰的老將軍還是沒能活著回到家鄉……

就這樣,趙匡胤永遠失去了父親。雖宋史盛讚“勇於戰,謹於守”把父親都能拒之門外。但於人子之道來說,趙匡胤是不是太虧欠父親了呢?要知父親當時是特意來看他的…

趙弘殷死了,從此趙家再不把趙普當外姓人。他們永遠記得:最後陪伴在宣祖皇帝身邊的,是他們自己的兄弟趙普……

955年2月,趙匡胤取得滁州大捷,11日,感到害怕的李璟要趁壽州還在自己手裏來求和了,派泗州牙將王知郎前去徐州周營“我以兄事你,每年上貢一定的金銀,隻求兩家罷兵”沒得到柴榮的任何回應。反而柴榮在15日命侯章進攻壽州水寨,16日命韓令坤襲擊揚州,李璟無奈,再派鍾謨、李德明兩人19日到壽州城親自求見柴榮,然而得到的回答是柴榮想借南唐的國庫犒賞自己的三軍……

此時的柴榮得到了一個好消息:韓令坤已攻下了揚州和泰州。和一個壞消息:王逵進攻鄂州失利,已光榮捐軀。揚州是淮南重鎮,不容有失。李璟隻能再派孫晟、王崇質再來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