撻凜之死篇(1 / 3)

此前沒任何證據可證明這支宋軍是上過戰場的精兵。相反卻有太多史料提及他們一天到晚隻知演習類似現代團體操的陣法,以整齊劃一的“萬歲”呼聲來博得皇帝歡心,獲取豐厚賞賜的部隊…但要看這時是誰在率領他們!李繼隆隻短短接手了幾天,他就讓這支部隊深深打上了他的烙印!

李繼隆把蕭達凜死死纏住,澶州城下殺得難分難解。關鍵時刻,趙匡胤之婿、石守信之子石保吉及時趕到增援!兩人合力把蕭達凜擊敗…

宋遼兩軍主帥對決,以宋軍大勝收場,但這隻是一個開始。這天,李繼隆收兵回城之後,就把宋軍當時最高尖端科技的獨門武器擱在了澶州城頭——床子弩!

這是種極端不仁道的武器。老實說,宋軍發明它,根本就不是用來對付人的,而是為了攻城!顧名思義,它不是隨身攜帶,能隨時開弦射擊的。它是個相當巨大的固體裝置,由三四張強弓聯體作為動力,以軸轉車(絞車)張弦開弓,弩臂上有7條矢道,居中一條安放一支巨箭。這支箭號稱“一槍三劍箭”也就說它外形根本就是支標槍!長約3尺5寸,尾羽是3片鐵翎,就像3把長劍一樣!這樣的巨箭再加上旁邊矢道一起發射的稍短利箭。如成排強力射出,轟然巨響後,對方城樓就己搖搖欲墮。就算僥幸不塌,它們也成排成行釘在了城牆上,宋兵可攀登它們。直接爬上敵樓!

而盡職盡責的契丹人蕭達凜很快就出現了。他要找回顏麵,還要給他的陛下和太後再次帶來急需的勝利。所以他要觀查地形,仔細研究宋軍兵力分配和強弱點布局…他已非常小心了。離宋軍防禦線邊緣己足夠遠了。據說至少700步(今500米)開外。不過他很可能不知道床子弩射程到底可怕到什麼程度!1500米!有一特殊的操作手法或許可給後人做個事後參照:那東西強到沒法由人去拉弦,更沒法用人手去放箭。得用一鐵錘去用力敲打機簧,然後“一槍三劍箭”才會轟然巨響,撕裂空氣,射向目標…

深冬時節的黃河岸邊,寒氣迫人,潮濕浸骨。蕭達凜一行數十人盔甲鮮明,旗幟飄揚。這一切都被澶州城頭上一個凍得夠嗆的阿兵哥看到了——宋軍威虎軍軍頭張環:老子忍饑挨凍,都是你們這群契丹雜種害的!居然還這麼神氣!

這時他的手裏正拎著一大鐵錘。床子弩就安靜地躺在他腳邊。不過床子弩的射擊軌跡是拋物線,根本沒法精確瞄準。但就算射不中,嚇他們一跳也劃算!老子得出出氣!

於是張環敲下了這改變曆史的一錘!床子弩瞬間劇烈震動,“一槍三劍箭”帶著曆史的使命射了出去!

命中注定。張環在城頭看見契丹人亂成一團。他們眾星捧月一樣簇擁的那個家夥己翻身落馬,倒在了地上!張環有些發呆。包括當時他身邊的所有宋軍,都不知道剛才這一箭到底射中了那個人的哪裏?700步開外,眨眼之間,誰能準確判斷?

史載,當天蕭達凜中箭部位是額頭。天意哪!根本無法瞄準的神箭居然精確打擊到了十厘米的範圍之內。蕭達凜當夜就死了…這是曆史的轉折點!以這位大遼最後名將之死為標誌,宋遼雙方正式從前25年不停的對抗轉向了以後118年的和平…

太後、遼帝親自到他的靈前痛哭,為他輟朝5天。全軍致哀!因他們怕得要命!孤軍深入,後邊絕無援軍。也沒了退路,前邊還有大宋皇帝的親征大軍…能支撐到現在,完全是由於蕭太後,尤其是名將蕭達凜的軍中威望!軍中之膽!震懾敵人,同時更安穩本**心!突然而死,連最後一點心理上的安慰都破滅了。想像一下,當時蕭燕燕的眼淚,有幾分是為了哀悼蕭達凜?又有幾分是怕自己馬上就要步他後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