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千年之後,換成大宋朝一大堆翰林們撓頭。但別怕,希望還是有的。一來宋朝這時的藏書就是多,二來嘛,如大宋翰林學士加上各大書院這樣的配置都搞不定的事,天下誰還能清楚呢?自然我說什麼就是什麼了…
首先,把需要的東西羅列一下。當年春秋名相管仲說的:要有“鄗上之黍,北裏之禾”“江淮之間,一茅三脊”“東海比目魚,西海比翼鳥”還要有鳳凰、麒麟及其它15種珍禽異獸的出現,才能去封禪。據說管仲說完後,齊桓公就重新變成小白了,像個地道的小白癡那樣傻了好一會後大叫一聲“易牙,給寡人上菜!讓封禪見鬼去”
現在這些東西由大宋朝翰林們發掘出來,上交趙恒,不知大宋官家是怎樣一副嘴臉,不過估計也不妙,上麵那些非人類遺產最後隻留下“江淮之間,一茅三脊”其它一概忽略。
可就這一項,也夠人抓狂的“三脊茅”到底長什麼樣?哪兒出產?古書上隻寫了“南方”於是大宋南方總動員,終於4月末,在嶽州董皓老先生的指點帶領下“三脊茅”終於找到了,數量也不少:30株。
第二,祭天需要玉器:玉牒加玉冊
這按說不難,中國是產玉的國度。可雕琢玉器需要極長時間,就算是皇家急需,也沒三五個月就能搞定的可能。但真正的奇跡出現了,一叫趙榮的皇家玉工向趙恒報告:以前您老爸太宗皇帝曾雕琢過這些玩意兒。當時整整用了1年多時間才做好,但一直沒用,都存在某某庫房裏呢。
趙恒一聽大喜,馬上去查,結果千真萬確。用料上乘、精雕細琢的玉牒、玉冊都靜靜躺在庫房深處,像是在24年前就一直在等待現在這一天。皇帝手捧玉器,感慨萬千“先帝真有先見之明啊”他也許不知道:畢生追求榮譽的趙光義陛下在984年也曾想過封禪。但後來還是取消了…
5月3日,王欽若上奏泰山突然湧出了股清泉,旁邊的錫山上出現了蒼龍。
7日,命王旦、馮拯、趙安仁3位宰相分撰玉牒、玉冊文。
6月3日,翰林們將擬定的封禪禮儀上奏,皇帝親自批示,禦筆對其中19件事作出了增、刪、改,命封禪大禮五使斟酌。
皇帝派孫奭去遼國,通知他的好弟弟及蕭叔母,我這是要去山東地界“祭天”可不是第三次禦駕親征啊!友邦不必驚詫…
5月17日。趙恒在夢中又見到了那位神仙。神仙告訴他將有第三封天書降臨。果然,正在泰山監工的王欽若來上奏了:6月5日,醴泉亭的北麵草地上,一塊黃綢子從天而降,最先看到第三份“天書”的是一叫董祚的木工,但上麵的字他一個不認識,於是他報告給了皇城使王居正,王居正又報告給了我。我不敢怠慢,馬上加急送進皇宮給您…不知最近外星人的郵局是否很忙。反正趙恒接二連三收到了上帝密信。
21日,大赦兗州罪犯。
8月17日,令整個10月這一個月內,天下禁屠宰。21日。王欽若來朝,獻芝草8千。
9月3日,命前宰相向敏中為東京留守。23日,趙安仁獻上五色金丹、紫芝8700。28日。趙恒在崇德殿親自排練封禪禮儀。
10月4日,浩浩蕩蕩的封禪大隊走出開封。20日來到泰山腳下的乾封縣。21日,皇帝在穆清殿齋戒。王欽若獻芝草38千。22日,群臣上奏泰山頂上出現五色祥雲,皇帝與近臣登後亭望之,給此亭取名瑞雲亭。一叫朱巽的人先捧著玉冊、玉牒登山。
1008年10月23日,大宋真宗皇帝趙恒登泰山!連同皇帝在內共24人。其中有2位王爺——寧王趙元偓、舒王趙元偁。即寧且舒,口彩甚好。外加“大禮五使”等頂級官員及一些有頭有臉的太監。而在泰山腳下直到玉皇頂的一路上,守衛士兵則達到了“兩步一人”程度。
皇帝頭戴通天冠,身著絳紗袍,先是坐著特製的“金輅”到了山門,然後改穿靴袍,換成“步輦”繼續往上爬,快到山頂時,皇帝下輦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