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夏初戰篇(1 / 2)

現在來綜合分析大戰即將開打前,大宋方麵的應對基本有以下數條:1加封唃廝羅,以收牽製之效;2削去李元昊在大宋的一切特權;3嚴抓黨項細作;4夏竦、範雍任前線最高指揮,加強戰備;5斷絕宋夏貿易…稍微分析,就會發現基本不靠譜。

第一,吐蕃由於內部分裂,實力已大不如前。雖然唃廝羅在未來仍是李元昊的大敵,還會讓李元昊再嚐大敗之痛…但現在目前,基本不能指望。

第二,李元昊很在乎他在大宋的那些特權嗎?也許他都未必願意承認自己是大宋的定難軍節度使、西平王、太師、侍中…那些顯赫的頭銜我本來就不想要,現在你給我削去了。謝謝啊!

第三,這就完全是亡羊補牢的現實版了。早在李元昊稱帝前的年初1月6日,他便提出申請:親愛的陛下,我最近吃齋了,想拜佛,聽說您國內五台山是相當地靈異,我派個代表過去替我拜一下,可以嗎?

如此虔誠,怎能不許?於是國門大開,西夏人帶著紙筆圖本,一路觀光寫生,旁邊還有宋朝官員陪同導遊講解,其間還不時驕傲一把:請看這裏,我們國土是這樣的雄奇偉岸,那裏,又有些什麼值得關注的特別點…間諜已做到了這份上,還有什麼好說的?

第四,這兩位京城高官的軍事才能嘛,讓未來的宋夏三大戰去檢驗一下吧。那真是不一般的…強啊!

隻有這第五點:斷絕貿易,才是對西夏真正的打擊!

宋朝比周邊所有國家都強的,就是它的國力。戰爭打的是軍人,更打的是物資,宋朝有錢有糧,還有各種各樣遊牧民族流口水卻不出產的奢侈品,隻要打下去,對方必定崩潰!尤其是西夏這種經濟明顯跟不上發展形勢的雛形帝國!

甚至在宋太宗時期。大宋就已對李元昊的爺爺李繼遷進行過經濟打擊。當時宋朝隻是一紙法令文書,就斷了黨項人活路。黨項人有什麼?在當時,他們隻有兩樣東西:駿馬、青鹽。黨項的戰馬,宋朝這時還需要一些。但青鹽,宋朝突然說我們不要了。一瞬間,黨項人看著自己大批上好青鹽堆成了山,可都成了廢物!大宋有無邊無際海岸線,煮海成鹽,說不用就不用!可漢人的綾羅絲綢、大米白麵、茶葉藥材,卻是黨項人少不了的!

怎麼辦?聰明的李繼遷在巨大危機中也看到了極其珍貴的機遇:太棒了!宋朝在給他送禮!他迅速召集黨項族人。為共同的生存利益,大家請把刀拔出來,跟我一起到宋朝邊境去搶劫!

這號召被全體通過,李繼遷終於當上了帶頭大哥,黨項人以空前激情投入到了搶劫運動中,收獲很大,死傷也很多,但在生存的基礎上,建立起的同盟牢不可破。他們緊緊團結在李繼遷周圍。

不過論聰明,有誰想和宋太宗朝的文人較量一下嗎?還是一紙文書,李繼遷就立即眾叛親離,且被反攻倒算!宋朝突然說很好。青鹽吃著順口,我們又要了…結果黨項人瞬間從李繼遷周圍散開,爭著搶著回家拿鹽做生意,把這位老大扔在茫茫戈壁灘上乘涼發呆。提著刀,氣得說不出話來:弟兄們你們倒是想想啊,宋朝人是因什麼才答應我們又開了鹽禁的?那就是因我們抱成了團。拿起了刀!所以弟兄們我們要繼續奮鬥…

但問題是經濟打擊這一招見效太慢。物資要一點點慢慢消耗,戰場上的勝負榮辱卻瞬間見分曉,同胞們血灑疆場,你能無動於衷,還慢悠悠的想去拖垮敵人?

11月10日,樞密使盛度、參知政事程琳被罷。15日,王鬷為樞密使,宋庠為參知政事。

11日,迎回生母的遼興宗讓8歲的皇子、未來的遼道宗耶律洪基召集群僧,論講佛法。契丹人都是虔誠的佛教徒。而自耶律宗真起,朝廷上下重佛的風氣開始達到極致。僧人有拜三公、三師、兼政事令者20多人,後世史家評價“遼以佛衰”

本月,宋祁上疏論政,矛頭直指大宋亡國的最大弊政“三冗三費”冗官、冗軍、冗僧道,三冗也。道場法事、寺觀田產、使相節度,三費也。請盡罷之。

李元昊稱帝後的第一戰在1039年11月爆發!他率軍攻向了大宋鄜延路境內的保安軍。

先把當地地形簡單介紹:以洛水、延水2條南北走向的水係為區域,洛水在左,延水在右。即將修築起的青澗城就在延水之東,在延水與洛水間大片區域裏從東至西排列,是金明寨、保安軍…它們下方是延川、宜川、經川等3條河流的彙合口,名為三川口。三川口下方就是大宋鄜延路的首府延州城。

在保安軍、金明寨上方是土門及一連串的羌寨,再向北方,就是宋夏邊境,長達2000餘裏的橫山山脈。但讓人遺憾的是,這條天然的界山卻是另一處燕雲十六州,宋朝並沒能和西夏平分它的險要,而是整個被西夏所占領。黨項人居高臨下,把橫山之上各處險隘都修築了據點,共有300多個堡砦。西夏基本上可做到退有守地,進可攻擊。

這次攻擊保安軍的是“五頭項四十溜人馬”這是個較晦澀的術語,其實很簡單。宋夏邊界上有所謂的生、熟戶,熟戶就是投降宋朝,己世代居住的黨項人“五頭項四十溜人馬”就是被李元昊重新招降回去的熟戶所組成。五頭項,5個大的首領支係,每頭項8溜人馬,共40溜人馬。他們被充任先鋒,西夏的主力都隱藏在後麵,等著他們和宋軍對耗後,才衝出來收拾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