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曆新政篇(1 / 3)

50個人就砍倒了沂州巡檢使!之後一路南下,經密州、海州、楚州、泗州、真州、到高郵,這麼一大路折騰,他的叛軍終於擴大了,達到了…200多人!就這麼點人,居然所向披靡、沒人能擋?沿途州縣衙門不是投降就是逃跑,尤其高郵知軍晁仲先生最搞笑,他沒跑,而是貼出個告示,號召居民們拿出牛羊金帛,出城迎接好漢們進城。如此局麵下,王倫覺得時機成熟了。他在高郵穿上黃袍,宣布稱帝,連年號都定下來了。

王倫在7月被捉住,押解京城砍頭。他死的同月,陝西南部暴發了第二次兵變。領導人叫張海、郭邈山,這兩個人的活計就比王倫玩得地道多了。首先人多,開始也隻有幾十人,可迅速壯大,一個月左右就擴大到幾千人。且不斷有饑民、叛兵、囚徒及職業土匪加入…這樣的戰鬥力是驚人的,西北正規軍居然都抵擋不住!大宋高官們先是驚駭,緊接著就是慶幸。真是幸運啊!這幫人沒在和李元昊死掐時冒出來。由於地區敏感,大宋派出了最高規格的戰力。韓琦火速出京,到陝南去,率最精銳的西軍平叛!要求越快越好,絕不許拖延!韓琦不負重望,半個月一舉全殲叛兵…

7月4日,夏竦出判亳州。11日,參知政事王舉正被罷。12日,廷議欲以範仲淹、富弼兩人為參知政事,被兩人拒絕。19日,以樞密副使任中思為河東宣撫使、範仲淹為陝西宣撫使。

事隔4年多,李元昊的使者再次重回開封…4年了,死了多少人,費了多少錢糧,一切終於有希望結束了…

但原則問題不能讓步,宋朝宰執大臣開了好多次會,終於下定決心回絕李元昊:名份不正。一切免談!

結果7月20日,名份終於“正”了。李元昊派呂你如定、邵良佐再次送來國書。這次條件細了很多:要求增加歲賜、割讓土地、解除鹽禁、重開榷場…共11個條款。

尤其開頭稱呼變了,再沒兒子父親的說法,李元昊直接自稱“吾祖”注意不是兀卒,怕你們宋人看不懂,來了個直接的漢語譯音“吾祖”

我是你爺爺…該死的!這兩個字還有別的解釋嗎?這份國書一露麵,大宋立即炸了鍋,各位禦史先跳了出來,蔡襄怒不可遏:如答應了,以後他們上書時自稱“吾祖”我們答詔書時也稱他們“吾祖”那我們堂堂大宋成了什麼?是可忍孰不可忍!絕不答應!

由此上綱上線。朝廷裏主和、主戰兩派又開始分裂。主和的以晏殊、範仲淹等人為首,他們認為李元昊那些黨項人沒道義廉恥是傳統,一時半會改不了的,毛病總會犯,就算現在乖了,以後肯定還會變化…這點看得很準,以後的確不停地變,一直變了100多年…

主戰派以韓琦為首。精確點說,是兩府高官裏隻有他一個人“為首”韓琦怒了。堅決不同意和談,無論誰勸都不行!不得已,晏殊把刺蝟扔給了皇帝:陛下,我們都同意了。隻有韓琦反對。您看著辦吧!

皇帝把韓琦叫來問:為什麼?韓琦說出了自己看法:現在之所以認為李元昊肯定會降,且以後不會再造反,是因契丹方麵穩定了,遼國和我們再次成為盟友。他們會約束李元昊的。可有一點:遼國能讓李元昊罷兵、自然也能讓他舉兵,那時兩線作戰,我們怎麼辦?回想遼國是因什麼和我們再次結盟的?是曆代的友情?還是富弼及大宋的壓力?很明顯是後者。如我們現在以屈辱條件同意李元昊的和談。遼國方麵定會重新掂量我們分量的!虎狼之邦,不能以仁義禮智信來衡量,我們得時刻清醒!所以和談是肯定的,但不是現在!

這樣的理由誰也沒法反駁,於是事情就拖了下來。一拖幾個月,西夏使者等得實在不耐煩:你們先辯著吧,啥時有信再通知我…西夏使者回國了。西線就此進入扯羊皮狀態…

25日,李元昊遣使入遼,請耶律宗真一起舉兵伐宋,宗真不從。

8月7日,耶律洪基(未來的遼道宗)加封燕趙國王、尚書令,執掌南北兩樞密院。

隨著13日,範仲淹、富弼兩人的職務調動,大宋在本年度第3次最終確定了兩府高官人員名單:宰相章得象、晏殊。參知政事賈昌朝、範仲淹。樞密使杜衍。樞密副使任中思(9月11日被罷)韓琦、富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