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曆新政篇(3 / 3)

4擇長官:就是要選出合格的地方官員。範仲淹辦法是從上至下,由兩府宰執來選薦路級幹部10人,路轉運使來推薦大州的知州10人,知州來推薦知縣10人,層層推薦,環環相扣,這樣應所選得人了吧?

5均公田:為讓官員清廉,給他們田產,但問題同時產生,田地好壞不一,你給誰好的給誰不好的?還有:官員的田緊挨著老百姓的田,侵占了幾畝幾頃的,不很正常嗎?於是糾紛出現,官員跟百姓打、官員跟官員打,搞得天聖年間的劉娥憤怒了一下,公田就取消了。現在範仲淹建議恢複,那不公怎樣消除?請參考上一條,吏治好了,一切才會好。

6厚農桑、8減徭役:這兩條是農民的事,可同時,官府責任更大。眾所周知,我們是農業大國,尤其古代,國家稅收幾乎都從土地中得來,即農民養活了所有人,但到仁宗年間,農民們己活不下去了。具體狀況就是“稻苗未立而和糴,桑葉未吐而和買”和糴、和買,這是官府向民間征收糧食、絲麻用具的專用名詞,達到了上麵所說的程度,就是提前預支,寅吃卯糧,農民要超前交好多年的稅。至於交上的錢和物都到哪去了?很簡單,不斷擴編的軍隊、不斷壯大的官員隊伍、給契丹和黨項的“饋贈”再加上給各級神仙佛祖修的廟、還有和尚道士的生活費…沒一樣對國計民生有用。所以才要改,但如改,就要觸動國家最敏感的那根神經——要省錢,你想省誰的錢?軍隊、官員、遼國、黨項還是神仙?動哪個都頭大!於是怎樣讓農民專心種田,國家要有獎勵,更要少折騰,給農民幹活的時間。

9覃恩信(朝廷的赦令要嚴格執行)10重命令(朝廷要統一各地的法令)這兩條是很讓人無語的事。人無信,不知其可也。這是做人的最起碼準則。一個國家呢?居然早上說一套、晚上做一套,朝令夕改,且毫無處罰!這不是國家的法令世界,而是孩子們在玩過家家?怎麼辦?一個字:罰!除此以外,別無他法。

綜上所述,問題很嚴重,解決辦法很簡單。範仲淹方案說白了就是“責任製和處罰製”用舉薦製度把官員層層捆綁,再設立些以前沒的處罰製度,讓官員們稍微懂點事…如此而已,管不管用?甚至有沒有比原來製度更不妥的地方?這要在以後實踐中才能看出。這時能肯定的,就是處罰力度不是夠不夠重的問題,而是有沒有力度的問題!

根本就沒有處罰的具體條款,你讓犯事的人怎麼害怕啊?

現在來說第7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修武備。這一條按說是範仲淹最有發言權、且肯定言之有物的問題,因他剛剛從戰場歸來。宋朝邊防問題已嚴重到不能再嚴重了,遼國不去說,西夏也開始和宋朝分庭抗禮了,這在太祖太宗,甚至真宗朝都是難以想象、決不可能發生的災難!要怎樣解決?先要分析問題在哪?範仲淹從實戰出發,歸納出兩點:1禁軍都擠在京城裏,有事才派往邊疆。這在應急速度上就喪失了寶貴時間。2在京城養兵、派兵,那麼在邊疆上就始終沒足夠糧餉。不論抵抗還是殺進敵方腹地,就都得千裏運糧。這一點其實就是宋軍之前無數次大敗的一重要原因。所以要改!怎樣改?

範仲淹建議在京師附近招募5萬民兵,派往邊疆常駐。每年三季種田、一季練兵,自給自足。這樣一舉數得,把前麵問題都解決了。這辦法好不好?我能夠告訴大家的就是:這一條自公布時起就讓大宋朝野大嘩、一片震驚。所有人一致認定:如真這麼辦了,宋朝就會國將不國,很快就會天下大亂。

因範仲淹改變的是大宋從趙匡胤就定下的最基本國策——“募兵製”簡單說就是:在水旱年,農民們沒生活時,政府出麵把災民們都收編成軍人。給他們糧吃,讓他們為國家出力,同時也就沒法造反了。當年趙匡胤得意地說:這樣做“在造反時,有亂兵而無亂民。在災年時,有亂民而無亂兵”大宋的天下,怎樣折騰都出不了大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