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的辦法卻是唐朝的“府兵製”它讓盛唐的軍隊擁有極強的戰鬥力,可危害性也是致命的。軍人們有自己收入,根本不用政府養,於是藩鎮林立,大家都是土皇帝!
明目張膽地動搖國家根本,範仲淹卻安然無恙,找理由有一大堆,其實一條就足夠了:宋朝不殺言事大臣。但對他仍很特殊。
他的10條建議,隻刪除了“修武備”1條,其它全部采納。1個月後就在全國推廣實行。這樣的速度和力度,是宋朝近30年來從沒過的。由此可見仁宗皇帝對改變國家現狀的心願也是多麼迫切,同時也讓以範仲淹為首的新黨君子們興奮異常。
“為天地立名,為百姓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所有孔聖門徒、儒家子弟的共同心願,從這時起,就要變成現實了!
很激動人心,真該馬上切換到更熱血沸騰的改革現場上去,看下廣闊天地裏正在進行怎樣天翻地覆的巨變。但稍等,還有些問題要交代。比如這次慶曆三年所進行的…不叫變法,而叫新政!
要在開頭就給它定性。這樣你也能直接看到它的結果。仔細玩味範仲淹這10條,除“修武備”外,沒任何一條是改革性質的,都隻是補充和完善。這就確定了這次改革的劇烈程度。之所以以後會出現那樣結果,純粹是有人吃飽了撐的,沒事找事。
另還有一點要注意到,天章閣問策,不僅範仲淹提交了新政意見,富弼、韓琦也都有各自奏章。富弼寫了當世之務10餘條和安邊13策,把軍政兩方麵都論述了一遍。韓琦先上了7個條款,隨後改成了8個:選將帥、明按察、豐財利、遏僥幸、進能吏、退不才、去冗食、謹入官。
看著和範仲淹差不多,還粗略了些。所以曆史上一般隻以範仲淹的10條為準。但要小心:韓琦也發過言了,他也開過會,且頭銜很高。這就造成了一事實:範仲淹有多高,韓琦就也有多高,無論如何都差不了多少,大家是平級!甚至富弼也同樣。君子們“和而不同”沒有誰是絕對說一不二的領袖!
現在提到這些,隻是要說明一件事。即範仲淹新政還是徹底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全是用於改善宋朝當時的政府職能,就算觸犯了官場上一些利益,也非常輕微。他沒法像30年後那場真正改革性質的變法中。那位天地神明祖宗皇命都不在乎的人,所達到的激烈對抗程度(順便說下,那個人就在一年前考中了進士,名次蠻高的,是一甲第4名。現在正在南方一小地方當個芝麻小官,奉養母親,教攜諸弟,日子過得很清苦)
綜上所述,範仲淹出發點很好。方法很柔和,皇帝決心也很大,隻是1個月後,新政就開始在全國實行。這形勢是多麼喜人啊。那麼請問,為什麼就出了岔子呢?問題就出在新政推行的頭一條“擇長官”上。
宋朝中央部門,計有三省(中書省、樞密院、三司)六部(吏、戶、禮、兵、刑、工)二十四司(吏部4司:吏部、司封、司勳、考功。戶部4司:戶部、度支、金部、倉部。禮部4司:禮部、祀部、主客、膳部。兵部4司:兵部、職方、駕部、庫部。刑部4司:刑部、都官、比部、司門。工部4司:工部、屯田、虞部、水部)地方政府是三級:路-州(或府、軍、監)-縣。在趙匡胤時期“路”還沒叫路而叫“道”全國分13道,道級單位裏有“漕司。憲司,倉司,帥司”其它州、府、軍、監、縣也都有各自的正副之稱。級別清晰。
要先說明的是這裏大部分都與唐代相同,甚至也被後世延用,如六部二十四司等。但其它的就充滿了趙匡胤個人智慧和他特別的需求愛好。
首先為什麼要有“三省”?三省中中書省是最高行政機構、樞密院是最高軍事機構、三司是最高財政機構。說白了就是權、兵、財,這在以前,都是宰相一人說了算。但在趙匡胤這裏不行,之前趙普曾對他說過:對付天下藩鎮造反的最好招數無非就是“削奪其權,製其錢穀,收其精兵”而趙普想不到的是,人總是會自作自受。趙匡胤把這一套突然間原數奉還,都安到了他頭上。首先就把宰相之權中的權、兵、財給分了,然後下麵再層層分割,所有部門的設置及官員的調配,都按這一原則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