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平叛篇(2 / 3)

思前想後,沒危險。陳曙帶著8000士兵殺向了昆侖關,結果輸得灰頭土臉。當他往回撤時,絕想不到等著他的會是什麼!

8日晨,狄青軍隊抵達賓州。這裏成了宋軍大本營。兩廣所有官軍,包括2個文官孫沔、餘靖都趕來彙合!

狄青升帳,第一件事就是處理陳曙。回顧曆史,有宋以來,準確說,是從宋太宗趙光義開始,對軍人是相當仁慈的,具體就表現在戰敗無罪上。參照幽燕之役、雍熙北伐時的傾國之敗,也沒見砍了誰,所以沒人會把陳曙這次小小失敗放在心上。

但狄青的命令卻是把陳曙以下失敗的將官32人一起推出去,軍法從事!一次處決32人,這在宋朝曆史上隻有開國太祖趙匡胤做過,快100年了,遠得都像傳說裏的故事,突然間重現,讓所有人震驚!

餘靖站了起來,他說的話很有水平“陳曙犯了軍法,我也有節製之罪”像在主動承認錯誤,其實是把罪過往文官集團上拉。怎麼的?你難道還想殺文官不成?

眾目睽睽,狄青的回答更有水平“你是文官,不受軍法處置”言外之意:如你是武將,現在我就殺了你!

史載“靖瞿然起拜”這位敢對皇帝叫板、舉國聞名的言官立即就老實了。32顆血淋淋的人頭,在片刻間就鑄出了狄青鐵一般的軍紀!

軍威己立,狄青接下來的舉動卻很奇怪。他在賓州城裏呆著一動不動,唯一命令就是下令征調10天的糧草。10天…大家都在猜疑:他到底想幹什麼?是想在10天內就決定勝負。把流竄兩廣、戰無不勝的儂智高打敗?不!打敗都不夠,因儂智高會逃的!那時已沒糧草了,難道要大家餓著肚子去追人?想來想去,大家得出一結論:狄大將軍是另有打算,戰爭不會在短時間內爆發!

這樣的想法,同樣在邕州城裏的儂智高心裏生成。可憐的儂智高不會想到,這10天就是他命運的分水嶺,他有一關乎勝負成敗的最關鍵點握在手裏——昆侖關!

昆侖關位於邕州城東北、昆侖山東側。昆侖山巍峨險峻,穀深坡陡,素有“南方天險”之稱。在近900年後的抗日戰爭時期。它的重要性都無與倫比。當時全中國唯一全機械化軍、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的第5軍在這裏擊潰號稱“鋼軍”的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取得“昆侖關大捷”雖宋朝和抗日時不同,但昆侖關天險的位置和作用,沒區別!

這樣的要塞,讓狄青很撓頭,更讓他無奈的是,陳曙上次冒然出擊的後果。陳曙戰敗的地點叫金城,那是在昆侖關南邊,也就說:宋軍曾在狄青到來前就越過了昆侖關。直接威脅過儂智高老巢!這會不會引起儂智高的警覺?

所以才有一動不動和10天的糧草。不僅敵人,連部下都不知他要幹什麼。15日上元燈節,狄青突然命全軍開拔,整支軍隊分為3部。由他、孫沔、餘靖分別率領。當天清晨出發,黃昏時分到達昆侖關下。狄青再次頻布命令:擺宴歡度佳節!第二天黎明,眾將到大帳聽令!

第二天,大帳前豎起了狄青大將軍軍旗。全軍將官肅然環列,靜聽軍令。卻久久不見動靜。直到有軍校從關上趕下來,對眾將說:大將軍昨夜三更己率前軍越過昆侖關!現在在關南歸仁鋪等你們一起吃早飯!

欺騙了儂智高、甩掉了礙手礙腳的文官。狄青在一夜間就把勝利牢牢握在了手中。儂智高注定了必敗的結局!

17日,歸仁鋪決戰!儂智高的士兵每人手執大盾牌、標槍,穿著絳紅色衣服,遠遠望去,就像片火焰。他們分成3列戰陣,主動衝擊官軍。狄青軍仍是前、中、後三軍。他本人在前軍督戰,把兩位文官遠遠擋在了身後。孫沔、餘靖站在高處,他們清晰看到兩軍接戰,宋軍立即就支撐不住了…

前軍右將孫節是全軍總先鋒。開戰伊始,兩軍衝擊,他很快就淹沒在人海裏,他的軍隊開始分流,一部分在歸仁鋪的開闊地上頑抗、一部分向兩邊的高坡上退卻,等於撤出了陣地!前軍動搖,後麵兩位文官神色大變,很明顯,又一次敗仗即將到來。他們開始絕望,身為曾經的京官,開封城裏有多少家底,不是什麼秘密,就算再能派出援軍,規格也很難高過這次了,難道說長江之南真要改天換日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