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平叛篇(3 / 3)

與他們相反,狄青很平淡。眼看部隊瀕臨崩潰,他像是無動於衷。也許是他夢回吹角連營、風雪苦寒的西北塞外了吧?那時數十萬人喋血沙場,多少英雄曾見慣,眼前小爭端算是什麼!

狄青站了起來,舉起一麵白旗向陣後揮動。那裏有他隱藏著的秘密:從西北戰場帶來的數千蕃落騎兵。隻是幾千人而已,但他們的作用,是押陣的文官、對麵的儂智高無法想象的。那關乎到一些光輝耀眼,傳說中神奇得近乎奇跡的名字:漢之虎賁、唐之玄甲!

這是兩支全騎兵兵種,不能說強漢盛唐的威名是由他們打下的,但那些奇跡一樣的戰役裏,他們往往創造出了最震撼篇章。虎賁軍有些久遠,唐朝玄甲騎兵在天可汗臨戰時,不止一次從對方陣前直突陣尾,再原路殺回!不止打亂對方陣腳,從根本上擊潰敵方士氣!

李世民的玄甲騎兵,隻有一千餘人!

那麼狄青此戰已帶來了數千蕃落騎兵!他們是否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呢?當天歸仁鋪決戰,蕃落騎兵沒理會和宋軍前鋒糾纏的叛軍隊伍,而是分成兩隊,直插儂智高後陣!疾風般的速度是儂智高這些南方原住民們作夢都想不到的!那不是他們善走山路的西南小馬,而是宋朝西北邊疆與黨項人爭鋒角逐的草原駿馬!這就是狄青為什麼要在夜裏潛渡昆侖關的原因之一,你不能要求草原上的戰馬能迅速爬坡,就像這時儂智高也沒法應付踏上平地戰陣的的彪悍騎兵!

蕃落騎兵插進叛軍後隊,左軍向右、右軍向左,在整個戰陣中交換位置,連帶著把儂智高隊伍攪亂。沒等對方有什麼反應,他們馬上又再來了一遍,就像當年李世民的玄甲軍那樣,視敵陣如無物,來回穿插,反複殺戮,直到儂智高軍隊崩潰!

歸仁鋪就是儂智高的終點,一切都結束了。叛軍向邕州方向逃跑,宋軍一路直追。50裏後臨近邕州城,截止到這,叛軍被斬2200人、活捉500餘人,漢奸軍師黃師宓,儂智高的親信儂建中、儂智忠等偽官57人。儂智高本人則很幸運,他逃進了邕州城裏。

夜色降臨,邕州城外,宋軍腳前腳後的殺到了。狄青一直記著自己諾言:要把儂智高首級帶回開封,獻給皇帝。在他想來,接下來會有更艱苦的戰鬥,邕州是西南第一重鎮,城高池闊,如叛軍據城死戰,達到貝州城王則的程度,那將是個比昆侖關還要命的噩夢!總不能讓蕃落騎兵飛越城牆吧?

但白擔心了,就在狄青布置圍城,準備攻堅時,邕州城裏突然間火光衝天,整座城變成了片火海。儂智高燒城自盡了!這是全體官軍第一時間的共識。可狄青不那麼想,蠻族反叛,最棘手一點就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你打贏了一次,他躲起來,事後還會再折騰,永遠沒完沒了!不能再等!狄青下令不惜代價,強攻進城,不論活的死的,必須把儂智高抓到!

邕州城在當夜被攻破,連夜搜城,史書中留下了三點紀錄。1投降者免死,共招降被脅平民7200人,放歸鄉裏;2反抗者必死,被殺的共5341人;3發現了具身穿金龍袍的屍體。

最後這一條讓全體宋軍高興,沒疑問!這具屍體就是儂智高!叛匪首領被擊斃,功德圓滿,無可挑剔了,狄青所要做的就是寫奏章報捷。但他猶豫的說了句非常違背傳統的話:這或許是個騙局,這具屍體不一定就是儂智高的?

這話是盆冷水,實在讓人費解。自古以來軍功章裏都有大量水分,很多事人人心知肚明,可都不說出口。就如這具穿著金龍袍的屍體,不管是儂智高留下迷惑官軍的還是官軍隨便找具屍體套上的,效果都一樣:下班收工了,皇帝拿賞錢來!

可狄青否認了,他這是在挑戰潛規則,甚至是拿自己的誠實,來搞垮整支軍隊榮譽,破壞大家到手的工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