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反複篇(1 / 3)

一般來說,這事就定局了。聖旨都下了,還能有什麼變動?可關係到國家政治法令,仍要有一法定程序要走,即得由宰相們下令,由兩製官擬旨,才能在全國頒布實行。就在所有反對派彈冠相慶之時,有一人有了個小想法,就是他這點小想法,改變了整個曆史進程!

和王安石同為參知政事的趙抃,他認為馬上就公布廢除青苗法的法令不大合適,因麵子問題。這些新法都是王安石一手促成的,現在王安石注定了要在近期離職出京。等到他走,我們再頒布廢除法令,這才是一有修養、有品味的士大夫的做事方式…

兩個宰相曾公亮、陳升之看著他,實在哭笑不得:兄弟,都什麼時候了,政壇即戰場,你死我活,你怎能突然間變態呢?

可不管兩位宰相大人怎樣勸解、命令,趙抃就是不同意。

時間就在宰相們的爭論中一天天過去,共過去了多少天呢?居然是整整10天!或許是趙抃真的很有底氣吧。聖旨都有了,這可是最高指示啊!於是就盡管放心大膽地吵、無所顧忌地拖吧…

直到10天後…這10天在宋史裏地位獨一無二,它決定了整個北宋王朝的命運!10天後,神宗皇帝突然間180度大轉彎,又轉而支持王安石,不再說新法的任何不是了。同時王安石‘病愈複出’命三司條例司批駁韓琦的奏章。

反對派們驚呆了!到底出了什麼事?

宋史裏給出的答案有兩個:1呂惠卿搗鬼。他明白自己一切前途都和王安石、和新法掛鉤,於是想方設法指使很多人在皇帝麵前說王安石的好話。那些人是太監。其中最重要的是2個親信太監:張若水、藍元震。話說皇帝從沒出過開封城,青苗法的好壞隻能從文件裏分析、從奏章裏調查。這時他終於坐不住了,悄悄派出這兩個太監出京,秘密調查。這兩個太監回來說新法一切都好,尤其是沒有攤派、一切自願。神宗心裏有底了,決定把青苗法推廣全國。

2有一人恰好在這時來到了開封。這人在曆代史書裏一致認定“奸邪”他的奸邪之路就從這次進京開始。他叫李定。

李定是王安石的學生,考中進士後,在秀州做判官。這時由審官院長官孫覺推薦入京。進京後接觸的第一個人是諫官李常。李常問“你從南方來,那裏百姓對青苗法有什麼看法”李定答“他們都很喜歡”李常立即搖頭。警告他“現在這是京城裏熱門話題,你要看住嘴,別胡說八道”

李定沒說什麼,轉身出來就找老師王安石說“我隻知道據實說話,不曉得京城裏動不動就讓人閉嘴”王安石大喜,這時他正愁沒人支持,突然間從南方來了第一手資料,簡直喜從天降!他立即帶李定進皇宮見神宗,把南方推廣青苗法的情況介紹了一遍。之後神宗也大喜,從此再也沒懷疑過…

而李定的奸邪之名就這樣產生了。是他附合王安石、迷惑神宗皇帝。讓新法這毒瘤從此施虐天下。沒法收管!現在暫且不說青苗法在南方推廣效果到底怎樣,就說李定進京後見李常。李常是知諫院的諫官,那是為防止出現權臣,出現一言堂。保持住言論自由的政治風氣!那麼身為諫官,你有什麼權力要別人閉嘴?

而且關於李定進京的時間一直都有爭議。有說他是在事發一年前即1069年時進的開封,而青苗法出台是1069年9月,就算李定是在1069年末進的京城,考慮到古代法令的推行速度,在三四個月的時間裏,就能遍行江南了?然後李定還要從江南到京城,現在1070年2月參與吵架過程,這樣的速度。一般來說需京廣線,京滬線這樣的現代快車設備才能完成…

所以李定頂多隻是加重神宗皇帝重啟青苗法、100%支持新法的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