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深挖這件事的內幕,就會知道鄧綰實在太聰明、太膽大了!此人正中要害,逼著各方各麵不得不答應他要求!
內幕就是王安石在接見鄧綰的那一天是他的假日,而鄧綰晉升寧州知州的決定是由當時宰相陳升之、參知政事馮京做出的。明擺著打擊王安石,警告全國官員:不許向新法靠攏!不然就發回原籍,鄧綰就是例子!
鄧綰如忍了,就會被當成個皮球踢回大西北。不但什麼好處都沒撈著。還成了個反麵典型。而他直接把這件事挑大、到處宣揚,讓王安石沒法躲起來不管!隻要你不管,就會承認你沒法庇護向往你的人,就沒法建立起自己的團隊!
結果鄧綰得逞了,第二天聖旨就傳出:鄧綰被任命為集賢校理、檢正中書孔目房公事。這是怎麼回事呢?所有人都知道。能駁回宰相的任命、讓皇帝重新詔書的,隻有王安石一人能做到。從此之後,天下都明白鄧綰是誰的人了…
此事傳出,大家都對鄧綰搖頭笑罵,而鄧綰也就此說出了他那句千古名言“笑罵從汝,好官我自為之”
從這件事裏,可看出鄧綰對官位富貴的渴望程度、還有他做事時的突發性。這些讓他極快的登上官場頂峰,可也埋下了日後失敗的種子,連未來的王安石也身受其害…
10月19日,慶州知州李複圭興兵敗績、還誣殺大將,受到禦史彈劾,被貶為保靜軍節度副使。
21日,宰相陳升之因母親去世、又被王安石排擠,於是丁憂罷相。
月底,翰林學士範鎮被罷。範先生一生都在與帝國的頂級大佬作對。文彥博時期因立太子的事、韓琦時期因濮議、到王安石時期,他又和新法不共戴天…這是個有趣的現象。很多人,不管古代還是現代,一生中都在無時無刻地反對,也不知他真正認同的是什麼。更不知道如按他的辦法去做了,國家能變成個什麼樣子?
11月17日,西夏軍攻打大順城,被宋將燕達擊敗。
28日,命陝西宣撫使韓絳兼河東宣撫使,並給以軍事便宜行事的特權,並賜空名告敕,讓韓絳得以在前線獨自任命官吏。
本月,朝廷下詔:命諸路改議更戍法。梓州路轉運使韓壽首倡並綱減役之製,依此施行,可減128綱、283衙前,從而可省役人500。王安石大喜,下詔褒獎韓壽,將他召入京城,任鹽鐵副使。
12月9日,王安石推出第四項新法,這次矛頭直接指向大宋最需改革的軍事領域——保甲法!
簡單說,保甲法就是全國居民,每10家結為一保,50家為一大保,10大保為一都保,各自選出負責人(保長、大保長、正副都保正)主客戶每2丁中選出1人為保丁,然後以大保為單位,大保長率保丁巡行鄉裏、捕捉盜賊,用民間力量來維持當地治安。之後是一些有關連坐、連保的規定。
要巡邏、要抓人,就得有裝備、有功夫,這就要定期給保丁們培訓。他們的武裝由國家配備,定時定期聚到一起訓練,時間長了,就會出現一必然結果——戰鬥力大增。這才是王安石設立保甲法的最終目的!同時也是反對派們群起而攻之的目的!
裁掉偷走宋朝空前豐厚國庫數值的最大盜賊——軍隊的數量,這才是最根本辦法!
而為裁軍作準備、為裁軍後的國防、國內治安作準備的,唯有保甲法!
反對派們則會說:這純粹是瘋頭了。讓世代扛鋤頭的農民當兵打仗,是腦子進水了才會想出的蠢辦法!這是不讓正經農民幹農活、浪費他們寶貴時間!除讓莊稼荒蕪、減少收成外,還讓一貫老實聽話的乖乖寶農民們變得凶狠暴戾、沒法控製了!
這就是反對派抨擊保甲法的主要論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