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想了想就回答說“獐旁邊的是鹿,鹿旁邊的是獐”反應敏捷,無懈可擊,讓周圍人一片驚歎。這小孩就是王雱,當時隻有5歲。
王雱18歲前就著書立傳,在王安石第一次拜相前考中了進士,這很重要,免去了拉關係走後門才考中的衙內惡名。之後幫助父親改革,主管軍器監,做出了很多切實貢獻。可這些對他名聲沒半點幫助。他就是一邪惡父親所生的暴戾兒子,做了太多太多的混帳事,如著名的對程聖人的不敬事件…
話說聖人程顥在變法初期還是王安石的手下,關於怎樣變法才能成功,兩人經常商量,有時程顥會去王安石家裏。某天兩人坐談,突然間王雱從內宅出來了,隻見他披頭散發光腳,手裏拿著頂女人戴的嬌豔型帽子,問老爸:你們談什麼呢?
這形象就足以給王安石父子定罪了。不說古代,就是現代開明社會裏,父輩們在談正事,兒子衣冠不整,手裏拿著非常私密化的東西出現,這是什麼家教?更何況沒經允許就直接插話,問長輩們聊天的內容?王安石身為首相、大儒、名臣,家教到了如此地步?
可絕的是,王雱問了後,王安石居然回答了。他老老實實地講“因新法推行不利,正和程君商量對策”
王雱大笑“這有何難,把韓琦、富弼腦袋砍下來,懸掛鬧市,新法自然推行順利”
王安石長歎一聲“兒子,你說錯了”這裏不說王雱的辦法是對是錯。我們直接跳過這一段。看下麵的故事發展:
王安石家教混亂,程顥看不下去了。他是聖人,最見不得的就是世間倫常次序顛倒的事件發生。他正襟危坐,訓斥王雱“方與參政論國事,子弟不可預,姑退”聖人威力出現,王雱如被當頭棒喝,灰溜溜走了…
可這時的程顥還根本不是什麼聖人。連他的老師周敦頤都還隻是一般貨色,拿什麼在王安石父子麵前抖架子呢?再說兩者年齡,程顥生於1032年,王雱生於1044年,隻相差12歲,程顥頂多是個大哥哥,從哪也論不出個長輩來?
不過憑良心講,這件記載在《宋史 王安石傳》裏的“史實”和程顥無關,隻與《邵氏聞見錄》、與邵伯溫的人品有關。
仔細查資料。程顥在1069年8月當上了製置三司條例司官,幫助變法。可次年5月就因政見不合而罷免。而1069-71年,王雱在江南當官。程顥就算有在王安石家裏論政的事。王雱也不在京城。直到1071年,王雱才進京當了太子中允崇政殿說書。這時程顥已被踢出京城,到外地當官了。兩人沒見過麵,哪來的爭執、訓斥呢?至於“囚首跣足,攜婦人冠”這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了,邵伯溫一心一意盼著王氏父子繩捆索綁、名譽掃地。蹲監牢吃死人飯。想了卻做不到,於是寫進書裏意淫下也是好的…之後曆代史書居然也就信了…
那就再說一下《邵氏聞見錄》和它的作者邵伯溫。邵伯溫的父親叫邵雍,是位活神仙,是讓宋朝頂級權力層俯首膜拜的人,一生鑽研的是《河圖》《洛書》《伏羲八卦》這樣的國學精粹。成就相當的高,據權威考證:《鐵板神數》《梅花心易》這樣用來擺攤算命的專業書籍都是他寫的…
由於他算命極準。理論高深,在洛陽隱居教書時把韓琦、富弼、司馬光、文彥博、呂公著等君子元老們折服,大家想了想,怎樣表達由衷的敬佩之情呢?當時這些頂級大佬們正熱衷於在洛陽建小別墅養老,於是乎各人集資也給他蓋了間,取名“安樂窩”邵雍於是自命為“安樂先生”
話說宋英宗時期,邵雍已名動天下,慕名求教的人絡繹不絕。某一天,他和幾個來求教的人來到洛陽城南的著名景點天津橋散步,悠閑自在隨意交談間突然聽到幾聲鳥叫,邵雍一下愣住了,接著麵色慘然,像突然遇到了巨大的不幸。客人連忙問怎麼了?
邵雍長歎說:這是杜鵑鳥啊,洛陽以前從沒有。現在它們從南方飛來,國家從此有變,不幸從此而生…不出三五年,皇上定會啟用南方人當宰相。那時南方人結黨亂政,天下將大亂矣…
客人大驚,幾聲鳥叫居然能推算出三五年後的國運?這真是太神奇了,請您務必解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