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台詩案篇(2 / 3)

行!蘇軾一口答應。如此一來,沈括給神宗寄回的報告裏就附帶了蘇軾親筆所寫的資料,與李定的一比,說服力急劇攀升,同時沈括發揮了李定所沒的能力,他以極強的文字功夫,給蘇軾的詩文加上了自己的注解。

蘇軾攻擊新法,誹謗朝廷,甚至影射皇帝的罪名終於成立了!

1079年7月,湖州。難得的豔陽天,蘇軾正想曬下自己珍藏的書畫,一匹快馬狂奔而來。給他捎來個信。這是他開封城裏的好朋友、駙馬都尉王晉卿的小道消息,告訴他抓他的人就快到了,能跑快跑!

蘇軾愣了一會,苦笑一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真要是皇帝抓人,能跑到哪?何況自己跑了,這一家老小怎麼辦?他索性穿好官服,靜等官差上門。之後的事就是禦史台抓人流水線操作。蘇軾被押解進京,等待他的是禦史台的審問。更確切講,是禦史台老大李定的怒火!

麵臨大險,蘇軾的心靈是與眾不同的。臨走前,他看著自己第二任妻子,也就是王弗的妹妹王潤之笑了,邊為妻子抹去眼淚邊說“夫人,前朝真宗年間有位隱士叫楊樸,應召入宮。真宗問他能否作詩。他說不能,可臨行時夫人給他作了一首。你想聽嗎”王潤之點點頭。蘇軾笑道“嗬嗬!聽好‘且休落魄貪杯酒,更莫猖狂愛吟詩。今日捉將官裏去。這回斷送老頭皮’夫人。今日我也進京,你不能像楊夫人那樣寫首詩為我送行”

蘇軾越瀟灑,李定越喜歡。要的就是你這樣!不然折磨起來還沒意思呢!蘇軾一路車馬顛簸進了京城,住進了烏台大院。烏台就是禦史台。這名字有來曆,從漢朝起就這麼叫了。一是說當時禦史台裏有很多柏樹,上麵住著很多烏鴉。另一說就跟禦史們的職業有關係了。這幫人到處挑錯。誰見誰煩,還惹不起,於是統稱他們為烏鴉嘴,而他們辦公的地方,也就隨之變成了烏台。

烏台大院裏關的全都是官。像蘇軾這樣的地方領導還算不上高規格。隻是由於方方麵麵的原因,他被特殊照顧了。審訊由禦史中丞李定攜同舒亶、何正臣等新法集團同僚共同進行。晝夜不停!

先說白天,李定等人輪番轟炸,要他把寫過的所有詩詞逐字逐句解釋,每一個敏感詞繞不過去都有抄家危險。這種場麵其實很常見,我們民族每個時代都在做這樣的事,半個世紀前就有。當時多少大人物競折腰,彎下去就再也沒挺起來過!

不過蘇軾不一樣。宋朝對文人超級寬鬆優厚,隻要天上還有太陽,在大廳廣眾下,審訊尺度就都能保持住。最起碼能讓他說話,於是李定等人就都鬱悶了!蘇軾居然能把自己的文字獄扣到新法教祖王安石頭上!

蘇軾的詩裏有一句“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蟄指潛藏、隱密、冬眠等意,特指僵硬中還沒複蘇。李定等人抓住了這毛病,問蘇軾:現在聖明天子在位,隻有飛龍在天!你居然寫龍潛藏在九泉之下。你說這蟄龍是什麼龍?老實交代!

蘇軾一笑,王安石有句詩“天下蒼生待霖雨,不知龍向此中蟠”我詩中的蟄龍,就是這個龍…李定等人臉上一下子就黑了。蟠指彎曲纏繞,很憋屈的狀態。用在龍身上同樣也不是啥好詞!

還審什麼?散會!當天蘇軾得意洋洋晃回單間牢房,一幹禦史大老爺凝固在審訊室裏集體大喘氣。這場景的確很牛,很不常見,不過隻是一會,禦史們的臉色就都緩過來了。一絲絲陰險惡毒的微笑浮上麵龐——白天你狠,晚上看誰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