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夜深人靜時,烏台大院裏的在押犯們突然間集體驚醒,個個嚇得發抖。他們聽見一陣陣鬼哭狼嚎的呼疼聲此起彼伏,仔細聽,還能辨別出那個喊疼的人有很濃重的四川口音?
沒錯!蘇軾被人黑了,上演了宋朝版的監獄風雲,被人在黑夜裏輪翻痛打!估計旁邊少不了李定的低聲怒吼:寫啊!你倒是再寫啊!讓你蟄龍、蟠龍,現在你給我先蟄著蟠著吧…這事被當時同樣押在禦史台的另一位官員記錄了下來。
這應是真的,最大根據是蘇軾的身體狀況。在這次入獄前他很健康,出獄後的蘇軾腿瘡痔瘡、流行傳染病、咳嗽、臂仲、赤眼等病幾乎得全了。而他僅僅入獄幾個月而已。如真按大宋朝傳統的善待士大夫的規格,蘇軾無論如何也到不了這步田地!
事實上蘇軾能活下來,也是方方麵麵,除皇帝本人外幾乎所有頂級權貴集體努力的結果。
先是各界名流:蘇轍、王亞卿、王鞏、章惇等人,這些人官職不高,可都是影響很大的名士。他們為蘇軾請命,願用官職身家擔保!再是德高望重的老臣如司馬光、張方平、李清臣、陳襄、劉攽、李常、孫覺等人。他們影響巨大,往往可左右皇帝意誌。可惜都沒說到點子上,以張方平為例,他差點把蘇軾給幫死!
張方平給神宗寫了封信,由於早就退休了,得由當地官府轉交,可這事太敏感,官場上沒人敢接。他就派自己兒子張恕親自進京去敲登聞鼓交給皇上。可惜張恕膽子太小,在鼓旁邊轉悠了半夜,還是悄悄走了。蘇軾出獄後很久,看到了這封信的副本,當時嚇得舌頭伸出來半天縮不回去。旁人不懂,問他怎麼了?他也不解釋。直到有人把信讓蘇轍看了,才知道答案。張方平在信裏說蘇軾是天下奇才,絕不可殺。這完全是幫倒忙,蘇軾有什麼罪?不過是名氣太大,影響到朝廷聲譽罷了!這時再說他是奇才,完全是火上澆油,逼著皇帝動刀!
真正能一語道破天機,洞悉皇帝心理的還是那個譽滿天下同時也謗滿天下的人。他遠在江南金陵的隱居荒山裏,給宋神宗寄來了一句話,決定了蘇軾的生死!
王安石,他已不當首相很多年了,在金陵,人們時常會看見一衣著簡單、沉默寡言的老人騎著頭驢,從不管驢往哪邊走,到哪都一樣,隨遇而安…王安石像一完成了所有願望的信徒,把自己有為的歲月都獻祭給了國家,然後無欲無求,漂泊天下。事實上他這次為蘇軾求情,是離休後唯一一次參與國家事務。他對皇帝說“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這句話出發點完全是為皇帝考慮。趙頊很重視後世名聲,如真殺了蘇軾,會讓後世怎樣評價?還算太平盛世嗎?
神宗心動了,恰巧在這時,皇宮內也發生了件大事情,曹太皇太後得了重病,馬上就要不行了。神宗很孝順,決定大赦天下,為“奶奶”祈福。老太太搖搖頭:不必赦天下,隻赦蘇軾一人足矣!他是個老實人,不會背叛朝廷的,你不要被小人利用!
10月20日,曹太皇太後駕崩!麵對“奶奶”的臨終遺願、麵對王安石罷相後的唯一一次上書、麵對所有人的求情,事情到這一步,趙頊已再提不起修理蘇軾的興致,無論出於哪方麵原因,都沒必要再追究這書呆子!
12月20日,蘇軾出獄,被貶到黃州做團練副使,不許擅自離境,不許參與任何公務,基本就是一保釋犯人。
蘇軾活了,他走出監獄時發誓“平生文字為吾累,此去聲名不厭低”從此之後再也不作詩、不屬文、更不與其他文人唱和應答了!目的隻有一個:讓飽受驚嚇的親友們放心,從此過上安穩平靜的生活…
元豐3年(1080)3月2日,吳充罷相。王珪成為大宋獨相。王珪是神宗朝裏一大活寶,號稱“三旨宰相”即上朝取聖旨、在朝領聖旨、下朝已得聖旨,是位非常難得的貼身秘書,至於首相的權威、責任、義務…他全都扔到了一邊。其餘官兒跟他也差不多,基本上都是些廢物。為什麼會這樣呢?南宋的聖人朱熹出世後有句經典答案。